名古屋離三浦半島隻有一百八十公裡,以強五的超音速,也就是十來分鐘的航程。
重新裝彈完畢的十二架強五重新飛了回來,在周圍山巒之間警戒飛行。
高空中的轟六終於開始降低高度,他們都是單機行動,分散開來,沿著長機劃定的飛行路線進行轟炸。
對於主要是木質建築做成的城市,米軍已經總結出了有效的辦法。
就是沿著井字圖飛行縱火,在城市中間畫出幾條縱火帶。
這樣無論風往哪裡吹,都會引燃周圍的建築,形成無法撲滅的火海。
但是轟六都出馬了,會僅僅隻寫一個井字嗎?
米國人沒文化,隻認識一個井。
改放軍識字可多了,經研究決定,在名古屋的左邊寫個滅,右邊寫個國。
這樣的縱火效果更佳,燃燒更充分。
降低到轟炸高度後,轟六機翼上的重型航彈先行在工廠區丟下,轟炸那些看起來更堅固的工廠建築。
他們所投的並非尋常航彈,而是專為穿透厚重裝甲與掩體設計的穿甲導彈!
尾翼使航彈以近乎垂直的超音速飛行,猶如利刃般穿透多層高樓,自頂至底開辟出一條觸目驚心的透明裂隙。
爆炸瞬間,大樓僅餘半截扭曲的鋼筋骨架,周遭建築,無論多麼堅固,皆無法庇護其內之人,巨響與衝擊波無差彆地肆虐,所及之處,生命消逝,一擊之下,生者難覓!
此輪轟炸,便奪去了至少五百平民與等量士兵的生命,而這,僅僅是序幕!
防空炮火,本應是守護的盾牌,卻在此刻全部啞火失效。
不用說150高炮,已經全都被烈焰和濃煙覆蓋,即便是那些能觸及九千米高空的105毫米與88毫米高炮,僅忍不住發射了數輪便遭強五精準轟炸。
先被高爆彈殺傷人員,隨後是燃燒彈的肆虐,將陣地化為火海。
名古屋周邊的環形防空體係,已經遭受重創,幾近崩潰。
精心布置的山體偽裝,未能發揮絲毫作用,所有目標無論真假,都被強五和殲五洗過一遍。
轟炸機群如入無人之境,直逼主城區。
他們如同鯤鵬一般從城市郊區往城中飛行,先用機翼下的巨型炸彈先炸毀看起來最堅固的鋼混建築。
然後敞開投彈艙,露出密密麻麻的燃燒彈。
每架皆掛載著60枚一百公斤級的凝固汽油彈,以十公裡寬的稀疏陣型,在八千米高空緩緩推進。
宛如空中巨獸,步步緊逼。
到達城市上空後,隨著長機彈倉裡的“隕石”的接連墜落,每一擊都爆發出一片橘紅的火焰。
在重力和慣性的作用下,每一顆燃燒彈觸地之後,都向前飛速滾動,甩出一條幾百米長的火牆,宣告著毀滅的降臨。
一架轟六的炸彈丟完,足以甩出一條長達十公裡的熔岩地帶,周邊的空氣瞬間變得灼熱起來。
炸彈一旦清空,轟六立即升高撤離,回機場重新裝彈再來。
蒼穹之下,防空警報聲,飛機的轟鳴聲,炸彈落地前的尖嘯聲,爆炸聲,居民的驚叫慘呼聲交織成一片。
宛如在天地之間奏響一曲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