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如月,晏存急忙趕回家。
然而,家裡並沒有什麼異常。
如月待他依舊如往日一般親近。
他不想問如月有沒有和昭陽公主提過婚書的事。
也許昭陽公主隻是隨口一說。
官場老人常言,人生在世,有些事兒能糊塗一些就糊塗一些。
不一定萬事都非要分個黑白對錯。
晏存對此非常認同。
情感是這樣,職場也同理。
所以當皇帝決定另立太子的時候,晏存與大部分人一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大皇子宅心仁厚,過於心慈手軟,不被皇帝看好。
二皇子前些時日逼宮未遂,已經被貶為庶民,不可能再有翻身的機會。
三皇子沉迷琴棋書畫,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也不曾顯露出那個魄力,那麼放下最合適的繼承人就隻剩四皇子。
按照長幼次序,四皇子被賜予太子之位。
李世垚態度積極,表現良好,且刻意規避了大皇子的弱點。
他平日裡看起來是個遊手好閒的和事佬,這邊看兩眼,那邊插兩腳。
看起來沒什麼大本事,也沒什麼明顯的短板。
尤其是成為太子後,在一些大事的處理上,他還挺有主見,也有些魄力。
若是以一國之君的標準來看,算的上是勉強夠格。
皇帝對此甚是欣慰。
他正值壯年,還不想退位。
老四的表現,恰恰合他心意。
即便封李世垚為太子,皇帝也沒有給他太多的權利。
換太子是因為老大不中用,妨礙他求長生,而國家又不能沒有太子。
在皇帝看來,老四是運氣好。
恰好在二十多歲的年紀碰到這種好事。
然而,在四皇子身後的門客、追隨者等人看來,這是四皇子處心積慮的結果。
是四皇子應得的。
四皇子成為太子,直接被召回了京城,由此與晏存的聯係也多了起來。
二人的關係比以往稍親密一些,也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事。
李世垚熟悉太子身份職責的時候,皇帝的身體卻一日不如一日。
元豐二十四年夏。
皇帝於寢殿內多次昏迷,還狡辯說是暑氣太重。
太醫不敢說實情,但其實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他們國君的身體已經枯如朽木。
皇帝連著罷朝四日。
第五日,有大臣進言讓四皇子代理朝政。
自這日起,事情便開始走向一個既定的結局。
四皇子開始代理朝政,逐步熟練政務的時候,晏存在核對往年的祭祀節宴流程和用品消耗。
然後發現後宮那邊的禮器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