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通是東海的黑道霸主,心狠手辣,先在長白山起義,渡淮後曾經擁立杜伏威為領袖,後來不知為何與杜伏威反目,率眾占據海陵,自稱上將軍,聲勢極盛。
他曾發誓絕不會在與杜伏威來往,但在揚州被寇仲提前派遣程咬金占據後,李子通不得不與杜伏威聯手了。
寇仲起事雖晚,但根基絕非是他與杜伏威可比的,如果不能提前擊敗寇仲,那麼他們早晚會被寇仲吞並,這是他們的共同看法。
於是雙方約定合力攻打江都。
李子通不知道杜伏威已經歸順李驚蟬,戰場上瞬息萬變,合作隻能定下大的方略,至於細節,則需要各自處理。
再者,縱然杜伏威降了,李子通也未必會投降。
長白山起義是大隋最早的起義,王簿當年作《無向遼東浪死歌》,引得人人反叛,李子通從那個環境出來,九死一生,走到今日這一步,讓他歸順寇仲,可能性不大。
由於有李驚蟬抵擋杜伏威,寇仲和李靖迅速率軍趕赴東海,與李子通大軍在東海三十裡處相遇,雙方各自安營紮寨。
李子通年紀約在三十五六歲,相貌俊偉好看,偏偏兩鬢星霜花白,一襲白衣,不穿甲胄,竟然有一種瀟灑出塵之感,若說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他的雙眼細長,與完美的臉貌輪廓並不搭配。
李子通的兵器乃是竹節銅鞭,形如長棒,位列奇功絕藝榜。
他此時立身在一座土丘上,正眺望遠處寇仲的軍營,細長雙目中,凝思閃動,顯示出他不平靜的內心和巨大的壓力,一眾心腹將領團團站立在他身側,氣氛壓抑且低沉。
“嗬,這可不像從未打過仗的人。”
李子通虛點遠處寇仲的營帳,話語中透出一種自嘲。
寇仲在起事之前,沒有一丁點名氣,雖然得到邊荒之主的幫助,可亂世之中,爭霸的群雄有幾個人會心甘情願因為一個邊荒之主的名頭就束手就擒?
直到今日,眼看的寇仲列陣,井井有條,分明是沙場宿將才能做到。
不管這軍陣是寇仲負責,還是寇仲麾下李靖、秦叔寶等前隋大將所負責,都足以證明寇仲手下大軍絕對是一支精銳。
“總管,這事情有些不對,我觀察一下,寇仲大軍差不多二萬人全部聚集在這裡與我們對峙,那麼揚州不就空了嗎?”
“以杜伏威的厲害,即便損失會有些大,但攻下揚州應該也不是問題,寇仲為何要冒這麼大的危險?”
李子通的心腹難以理解,他們的實力比不上杜伏威,縱然寇仲隻能選擇對付一路,那也該是選擇杜伏威,因為揚州城的軍隊應付李子通肯定比應付杜伏威要輕鬆,偏偏寇仲的表現完全相反?
李子通沉聲道“我也不知,不管怎樣,這一戰是我們與寇仲的戰爭,勝敗關係生死,眾位弟兄要竭儘全力。”
“是!”
眾將應下。
雙方起先是小規模的試探、攻擊,很快便開始直接對陣沙場,寇仲隻有二萬戰兵,李子通卻有十萬大軍,數量是寇仲的五倍。
隻是不管是披甲率還是士卒的狀態,李子通的十萬大軍都比不上寇仲的二萬軍隊。
東海附近,少有高山溝壑,皆是平原,雙方很難出什麼奇兵,故而一開始便是正麵戰場的拚殺。
伴隨著戰鼓的敲響,雙方大軍列陣迎敵,步步接近。
寇仲一馬當先,領軍衝殺,他要一戰覆滅李子通,再者,軍陣拚殺有李靖指揮,遠比寇仲指揮要來的更加有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