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將朱元璋的來信讀完,李晗揉了揉眼睛,讓大腦休息休息。
老朱還真是個問題寶寶呢。
當然,治理一個國家,自然會麵對無數的問題,擺在朱元璋這裡,首要麵對的,便是由洞庭湖洪澇引發的政令消息傳遞過慢的問題。
洞庭湖在洪武十五年發生了洪澇嗎?
李晗仔細想了想,沒有什麼印象,不過明朝哪年不遇到個洪澇乾旱的?
實屬大明的日常。
或許這一次並未造成嚴重傷亡,所以沒有在史籍中留下一筆,很有可能隻記載於當地縣誌中。
隻是由此延伸出來的政令傳遞不通達,傳遞速度太慢的問題,倒是啟發了李晗。
近代以前的曆史中,傳遞消息有且隻有三種方法,一種是驛站,一種便是鏢局,另一種,便是榜文了。
驛站和鏢局除了功能有所區彆外,其性質也大差不差。
至於榜文的話,隻能適用於公開發布的消息,比如通緝令,又或者是發布科舉金榜。
像洪澇這種緊急消息傳遞,相信沒有哪個官員腦袋進水會選擇用榜文來傳遞。
因此麵對緊急情況時,朝廷傳遞政令就隻有驛站這一種選擇。
所謂快馬加鞭,日行八百,並不是誇張的說法。
古時一般每隔二十裡左右會設一個驛站,如果是“馬上飛遞”的緊急消息,會每經過一個驛站換一匹馬,通常速度會達到每日四百至八百裡。
八百裡加急便是這麼個意思。
但這個速度,在麵對天災人禍一類緊急情況時,還是太慢了。
隻不過,這個困擾了朱元璋乃至曆代帝王數千年的問題,在李晗的眼中,其實很好解決!
無線電啊!
最早的無線電報機由意大利工程師伽利爾摩·馬可尼發明,當然,他和特斯拉關於無線電之父這個名號的爭議並不在李晗的考慮範圍之內。
雖然無線電傳播距離最遠能達到數千公裡,不過這得考慮波段、功率、乾擾,還得搭建電台。
以大明朝的現實條件,搭建電台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況且,發報機這玩意操作異常複雜,摩爾斯碼在大明的普及也是個大問題。
那麼用數台高功率便攜式手台作為中繼呢?
李晗忍不住打了個響指,明朝的驛站製度已經很成熟了,隻要給相應距離的驛站配備無線電手台,讓其連續不斷的作為中繼傳遞消息不就行了?
雖然麻煩了一點,但秒行六十萬裡和日行八百裡的區彆還是很大的不是嗎?
至於電池的話,這個反倒是最不用擔心的問題。
電池用完了,買新的送過去不就好了?
至於還需要各個驛站去送電池,反正他們已經習慣跑驛站送東西了,延續下傳統藝能而已。
如果能實現的話,那麼大明對於其疆域的控製,恐怕會被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就連大明朝廷的行政結構體係,還有運行規則,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吧。
隻是,應該選擇哪種型號的手台呢?
李晗也不免一頭霧水了,他對無線電的了解,隻局限於課本上的那些知識。
對了,他猛地一拍腦袋,自己不懂,有人懂啊!
許年那小胖子,不就是個無線電迷麼?
啊呀,一提起他,都忘記給他回信息了!
拿起手機一看,好家夥,電話都快被這家夥打爆了,額……手機一直設置的是靜音,怪不得沒聽到電話。
看了看時間,都晚上九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