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評價
東漢皇帝漢靈帝劉宏認為:劉辯輕薄無威儀,不可以作君主。東漢末年經學家、將領盧植認為:劉辯年齡尚幼,行為也沒有過失,不能與前麵的太甲這一例子進行對比。東漢末年軍閥袁紹認為:如今的皇帝(劉辯)雖然年少不成熟,但是他沒有因為什麼不好的行為而讓全天下的人知道。東漢末年軍閥、權臣董卓認為:劉辯昏庸懦弱,不適合當君主。
家族成員東漢劉辯的家庭成員主要包括父母、妻子以及子女。劉辯的父親是漢靈帝劉宏,母親是何皇後。他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的名字叫劉協,也就是後來的漢獻帝;女兒的名字是平原公主。
山陽公國公元220年公元309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位後,曹丕封劉協為山陽公,建立山陽公國今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東,位於司州河內郡,國都濁鹿城。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時,山陽公國的國土被胡人占領,山陽公的爵位被廢除。淵源東漢最後一個皇帝即漢獻帝劉協,在亡國之後,被曹丕封為山陽公,食邑1萬戶,位在各諸侯王之上,建都山陽郡下的濁鹿城一名青陽城,在今河南省焦作市東南二公裡處。這樣,東漢滅亡後,東漢皇室遺民便從洛陽徙居濁鹿。
山陽公劉協貶封為公後14年即魏青龍二年公元234年三月庚寅去世,葬於禪陵在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北,追諡漢孝獻皇帝。獻帝娶皇後伏氏、曹氏,生數子。見於史書記載的有7個:皇太子劉馮,封南陽王,早逝;皇子劉熙、劉懿、劉邈、劉敦,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分彆被封為濟陰王、山陽王、濟北王、東海王,東漢滅亡後又一同被貶為列侯。另外還有伏皇後所生的2位皇子,姓名不詳,被曹操殺害。劉協去世後,因皇太子劉馮早逝,改由嫡長孫劉康劉馮長子嗣襲為第二任山陽公。
劉康在位51年,西晉代魏後仍舊襲爵為山陽公,直至晉太康六年公元285年去世,他的兒子劉瑾襲爵為第三任山陽公。劉瑾在位4年,於太康十年去世,由他的兒子劉秋襲封為第四代山陽公。劉秋襲爵20年,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五胡亂華時,劉秋被胡人殺害,山陽公國的國土被胡人占領,山陽公的爵位被廢除。
山陽公國從公元220年建立至公元309年被胡人滅亡,持續90年之久。折疊編輯本段公國後裔漢獻帝的後裔,主要分布在今天河南一帶,還有一部分則遷到了日本。據日本相關史料記載。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漢獻帝玄孫劉阿知可能是第四代山陽公劉秋的兄弟輩見當時天下混亂之像已生,遂於289年率子劉都賀和宗族共兩千餘人東渡。時值日本應神天皇在位,任命他擔任朝臣,賜號為"東漢使主",又稱阿知王、阿知使主。定居於大和國檜前村,即今日奈良縣檜前村。
現今奈良縣與岡山縣倉敷市都建有"阿知宮",以紀念劉阿知。劉阿知與劉都賀曾代表日本至江東找尋擅長養蠶、織布、裁縫的工匠,雄略天皇賜劉都賀姓"直",子孫遂以直為姓。劉都賀生山木直、誌努直、爾波伎直三子,分彆衍生出數十個日本姓氏,其中大藏氏與阪上氏最為著名。大藏氏始祖大藏廣隅的八世孫大藏春實,於天慶之亂討伐藤原純友而聞名,被任為太宰大監,其後世子孫便世襲長門守、太宰大監等職,而成為九州豪族。
大藏氏又分衍出原田氏等數個日本姓氏,當今居住於九州的原田氏至今保存著代代相傳的族譜,而且在九州福岡市立有"漢太公廟",以表明自己為漢高祖劉邦後裔。折疊劉阿知劉阿知為日本原田氏之始祖。劉阿知是曆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倭奴國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被稱為阿知王。阿知也寫作阿智王,又稱阿知使主倭奴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劉阿知見當時天下混亂之像已生,便於農曆5月1日召集舊臣商議對策。
劉阿知說:"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聞東國於日本,有聖天子",遂決定率其家族東渡,前往日本避難。劉阿知便率領他的兒子劉都賀、舅舅趙輿德和族人劉國鼎、劉濤子、劉鶴明、劉信子等宗族共兩千零四十人,離開中國本土,飄洋過海,幾經艱難,於日本應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來到日本。阿知王到達倭奴國後,被倭奴國國王賜號東漢使主,奉命定居於大和國高市郡檜前村。在今天日本的奈良縣檜前村和岡山縣倉敷市妙見山頂都有"阿知宮",是後人祭祀阿知王的場所。折疊高橋通泰任日本海外炭開發供給株式會社社長。
高橋通泰65歲時,因病療養,突然懷念起自己的祖先,於是利用療養時間研究家譜。他在日本最大的一家圖書館查找到一本最古老、權威,記載有各族家譜的《日本書紀》。因高橋家族與原田家族同宗,而原田家族的家譜記錄完整,他認真查看並翻閱了大量相關書籍後,發現自己竟然是中國漢高祖劉邦的第71代孫。這令他大吃一驚,不敢相信。高橋通泰分析認為,在日本的德川幕府時期,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不允許國人和外國人來往,人們不敢承認和外國的關係。後來明治維新,日本政府發動了入侵中國的甲午戰爭,更不允許公民承認是中國的後裔,而對公民宣稱日本是神國,比中國的曆史還要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