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走五人命數,行李代桃僵之法,從而獲得了在甲五界行走資格的五位劍廟昔日三證飛升者,分頭行動下,雖不施展任何神通手段,但僅僅一步,就跨過了一州之地。
甲五界二十五州,儘管有些州大的很是離譜,但一州之地縱使再小,也有百來裡地的直線距離,哪怕劍修,也得飛上很長一段時間。
這等一步騰挪之法,與譚書常的騰雲駕霧相比,完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這五人,所去之處,其中三處,分彆是伏州、雀州、舊州。這三洲之地,雖然不是甲五界的不毛之地,甚至還很適合修行之士來此地修行,但如果不是為了搜尋天材地寶,基本上不會有修行之士來這三州的。
而這三州,也不存在一個凡人,卻是在很久以前這三州的凡人就都遷移走了。
不過並非是因為這三州之地的山海獸,這裡的山海獸雖多,但也不至於叫修行之士躲避到此等地步。
之所以如此,全然是因為此地存在著大量陰冥之地的道路。
這些道路很是隱秘,主動尋找的話,基本上不可能被找到,很多見到了陰冥之地道路的人,都是無意間瞧見。
而這陰冥之地,活人也是可以進入的,就是進入之後,便和死了沒區彆了。
當然,也不是百分百去了就無法離開,就是能去了陰冥之地還能離開的,都不是尋常之人罷了,所以不具備參考性。
此時,來到了伏州的一位,其身形自然,不見僵硬痕跡,其氣質縹緲,不見陰森詭異,但當他停下,開始說話時,陰風就出現了。
“無聲色難,界心牟利。”
當這位說出八個字後,如同仙音降臨,一時間此地的元氣暴動,煞氣上湧,清氣下沉,靈氣渾濁,人間氣退散,陰氣蜂擁而至……
而就在這等異象中,一根雕刻一具扭曲屍體的石柱緩緩升起。
與此同時,在那雀州之地,舊州之地,也在出現這一幕。隨著一聲“無聲色難,界心牟利”,天地異象中,石柱緩緩升起。
較為不同的是,伏州的石柱,是一具扭曲屍體雕刻圖。在雀州的,是一具四分五裂的屍體雕刻圖。舊州的,是一具破敗如喪屍的屍體雕刻圖。
當這三根石柱同時出現,一扇不該在這人間出現的門戶,也隨之徐徐出現了。
這扇門戶,隻是很簡單的石門。
其簡陋程度,完全可以跟桃花妙境入口處的那一扇爛柴門不分上下,因為這扇石門上,有著大量風化痕跡。
而隨著門戶打開,一條既可以蜿蜒曲折,也可以筆直寬敞的道路,出現在了這片天地間。
兩三個呼吸後,從劍廟出來的三人,同時聚集於此地。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真不想走這條陰人古路……”有一人如此說道,他那一貫高高在上的語氣中,罕見的出現了波動。
陰人古路,可以正常回返陰冥之地的路徑。因為通過其他方式往返的,都必然會受到陰冥之地的影響。
旋即,這三人便不分先後地踏入其中。
而當他們進入陰人古路的一瞬間,原本生機勃勃的身軀,便不可遏製地出現了屍斑。當他們走完陰人古路的一半時,身軀上都布滿了屍毛。
濃鬱的屍氣,從他們體內散發出來。
不過當他們走完這條陰人古路後,身上的異樣便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他們一身祥瑞景象,清氣縈繞間,有法劍在不斷遊走。
然後,這三人揮手成劍,直接轟開了這條陰人古路儘頭的大門。
大門一開,頓時陽光普照!
……
從劍廟出來的五人,三人去了陰人古路,還有另外兩人,一人去了上清觀,另一人去了西陀山。因為依照獨孤劍飲傳給他們的消息,這上清觀和西陀山,竟然獲得了兩位凝練了天命之子,同時又獲得天意垂青的人。
這是天命之子的標配,也是體現一個人是不是天命之子的標配。
譚書常表現誇張,但此前始終不被認為是天命之子,就因為他身上既沒有凝練天命之力,也沒有天意垂青。
而其氣運,更是普普通通。
這是很常見的一種,因為隨便找一個尋常修仙者,都是這般氣運。
此時,這兩人都沒有直接進入這兩個門派。
他們雖然都是三證飛升者,此時奪取他人命數,獲得了出現在陽光底下的資格,並且眼下都能發揮出一證長生者的實力來,但這兩個門派終究是不簡單的,更何況這兩個門派不僅有祖師在,在飛升之後的地方,更是獲得了其源頭的加持。
徒劍山的祖師人多勢眾,上清觀、西拓山的祖師背靠大樹好乘涼,唯獨他們劍廟,意外得罪了一位真仙,眼下隻能躲躲藏藏。
但也好過天劍府的祖師。
其他的三證飛升者應當知之不詳,隻知道天劍府的祖師都隕落了,卻不清楚是怎麼隕落的。而他們對此可是清楚無比。
天劍府的祖師們,都已經被一位正法真仙在祭煉仙劍時,拿去喂了劍靈。
而造成這一切的源頭,不是天劍府的祖師們倒黴,而是天劍府所主修的天功寶典——《天心劍境》!
不多時,劍廟的這兩位就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信息。
那上清觀和西拓山,還真有兩位天命之子的存在!因為那天意垂青,在他們眼裡,都快呈現出實質化了。
天意垂青,一種很玄妙的東西,當初龍章遠一而再地免死於譚書常之手,看似是保命寶物多,但其根源卻是在這天意垂青上。
“那譚書常倒是沒有亂說,不過他特意告知我等此事,恐怕也是彆有用心。”兩人交流起來,其中一人說道。
“再怎麼彆有用心又如何?一個未曾一證的修士,縱使修成了三四百年修行功力又如何?他能算計獨孤師弟,無非是獨孤師弟不曾防備罷了!此等事情,可一不可二。”另一人有些不以為意。
“我覺得還是不能掉以輕心,這譚書常疑似真仙血脈,雖然大概率隻是一些機緣巧合下,沾染了真仙氣息,從而蘊育出來的雜血,但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修成至少三百年修行功力,還是不能小覷的。”
“四年三百年修行功力算什麼?四百年千年修行功力的,我們也沒少見到啊!”不以為意那位輕笑出聲。
“那是什麼地方,這裡又是什麼地方?還能有那等寶物不成?這譚書常能修煉到這等地步,其才情天賦,恐怕是萬古無一。日記證道,此等匪夷所思之法,都想出來,若非我等知道魔羅天司是因為什麼才重新點燃司命之相,恐怕還真會以為魔羅天司的力量,是落在此子身上。”堅持對譚書常謹慎對待那人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