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請問您哪位?”
那邊道“關女士您好,鄙人錢錦,我兒子叫錢途,是衛洲小朋友的同班同學”
原來,這些孩子當中,有一個的家長家裡是做藝術品生意的。
無意中看到兒子帶回來的小荷包,覺得十分的精美。
仔細拿過來一看,發現竟然是手工刺繡的,荷包上麵還綴了一根裝飾性的綹子,看手法也是手工用絲線打出來的,不禁大為驚訝。。
華國如今的藝術品市場,尤其是手工繡品這一塊,會這門手藝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然而,近年來,隨著祖國的強大,年輕一代對於傳統文華自信和熱愛也是一天多過一天,市場對於這些繡口的需求量也是與日俱增。
但全國拿出手的繡娘就那麼些,繡的基本都是價值更高的大件繡品為主,而且產量極低。
餘下的,諸如小件的團扇、荷包什麼的都是機繡。
圖樣倒是花哨,但因為是流水線產的工藝品,太過粗糙,也就拿著拍個照誆誆外國人還行。
拿不了兩下就絲線便勾成一縷縷了的,實在沒法看。
許多資深的漢服愛好者,或是喜歡傳統文化的人都在抱怨這件事情。
說白了,精美的手工繡品市場,還有極大一塊市場空白。
因此,這位鼻子相當敏感的家長,在知道這荷包的來源後,立即通過班主任老師,聯係到了關雎想同她談這一塊兒合作。
關雎聽後,也是眼前一亮。
對啊,她之前怎麼沒想到。女紅,這門手藝在大越幾乎每個女孩都會,差彆隻在於好與壞。
但,且先不論外人如何厲害,單就她身邊的四個大丫鬟如青苗等人,就有三個繡藝十分不錯的。
她和孩子的許多貼身物件兒,都是她們親自繡的。
在大越,許多女孩子或是尋常百姓家的婦人,都會到繡莊鋪子之類的買了絲線之類的回去繡荷包、手帕、打綹子。
然後再賣給繡鋪賺取微薄的手工費,用來貼補家用。
古代沒有紙巾,手帕、荷包、綹子之類的配飾算是每個人的標配,無論男女。當下,鄉下特不講穿的莊稼漢除外。
至於那些貴族小姐之類,據說,那手帕基本就沒有用第二次的,一般一買就是數十上百條,用完後直接丟。
賞下人的時候,那銀錢之類的也通常裝在荷包裡,十分的講究。
關雎想著,何不把大越的這些繡品出口到華國來,一來可以賺些外彙,二來也可以為大越的女性們增加一些就業機會。
送上門來的生意,不做的那是傻子。因此,關雎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雙方約好了見麵的時間後,關雎立即返回大越帶來了一批極精美的樣品。
有大幅的繡品,也是諸如團扇荷包之類的小件。
其中有不少都是貢品,甚至內務府尚衣局的作品,都是大越最頂級的繡娘所製。
果然,錢錦一見,便驚為天人,拍案叫絕。雙方協商一番後,便簽訂了一份長期的合作協議。
即由關雎長期大量供應精美的手工繡品,種類。
包括“大幅的藝術繡品、定製肖像、衣服、鞋子、包包、新人結婚的床上用品,荷包、手帕、團扇、屏風及綹子等各種配飾等。”
當然,因為繡品和材質,以及藝術品的難易程度不同,價格也會不同。
但同樣的東西,關雎報出的價格,相比在大越銷信要高出足足好幾倍。
即使如此,這位錢姓的合作對象仍然覺得占了大便宜,雙方可以說是合作共贏,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