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妍拿著小葫蘆頂住曾凡的胸口,“你就不能說的通俗一點,講點兒我能明白的呀?”
“其實我也是能做不能說,我自己知道怎麼做,對裡麵的原理並沒有完全搞明白,所以跟你也不好解釋!”曾凡苦笑道。
“那你說點兒簡單的,我們在這裡待一天,在地球上也是過去一天嗎?”
“現在兩邊時間同步,就像你說的那樣,也可以調整,更快或者更慢都行!”
“我想在這裡麵待三天,回到地球上不影響明天去公司上班,可以嗎?你能做到我就不需要你解釋了!”楚妍覺得解釋的再明白也不如實際的體驗。
“隻要你不覺得無聊,呆三年都可以!”
“對了,在這兒可以和地球上通訊嗎?”
“回後麵的房子裡可以,這裡不行!時間不同步!”
“啊~~!感覺好複雜!”楚妍向後一倒,後背砸到曾凡的身上。
想不明白的不去想,隨後的幾天,楚妍就在這片沙灘上,讓曾凡教她衝浪,駕駛單桅帆船,學會了才走!
這個星球的海洋風浪很小,為了方便楚妍學習,曾凡不得不人造風浪,兼職龍王的工作。
衝浪板學起來相對簡單,主要是對波浪的感覺和預判,站在衝浪板上的平衡和轉向技巧,隻要平衡感不是太差,花上一段時間都能學會。
曾凡以前沒玩兒過衝浪板,自己也是邊學邊教,他十幾分鐘就學會了,操縱自如,教會楚妍用了三個多小時,對於彆人來說,這已經是神速了。
單桅帆船的操控就複雜了許多,帆具角度和鬆緊調節,方向舵的把控,都需要自己操作,比主要靠腳的衝浪板複雜多了。
兩個人都學會簡單的操控帆船,花了半個月的時間,曾凡學得快也用了三天,楚妍就比較慢了,她的力氣不夠,玩上一個小時就沒力氣了,要休息半天才能恢複,半個月也隻是勉強學會而已。
彆說橫渡大西洋那樣複雜的操作,稍微風向複雜點,她自己駕駛就經常翻船。
海邊玩膩了,又換到另一個地方去學習滑雪,有了衝浪的基礎,高山滑雪感覺就簡單多了。
有裝備和曾凡的雙重保護,楚妍不用擔心會受傷,先學比較流行的雙板,學會簡單的操作技巧後,就敢從六千多米的雪山頂上衝下去,一路風馳電掣,五十多公裡的雪道,十多分鐘就跑完,滑雪帶來的刺激感覺可比衝浪過癮多了。
比跑車還快的速度衝到山腳下,感覺不過癮,飛上去重新來一次,很多專業運動員不會輕易嘗試的動作,她都敢玩兒,連續玩了幾十次過後,迅速成長為滑雪高手。
雙板學差不多後,又學習操控難度高的單板,單板操控和衝浪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與衝浪不同的是,速度快了很多,雪地帶來的危險性也更高。
彆人一次動作失敗要養幾個月傷的動作,楚妍完全不用擔心,她知道不會受傷,去掉危險性因素後,學習起來那就快多了,可以專心鑽研動作技巧,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經驗都是磨煉出來的,量變產生質變,同一個動作次數多了,自然可以熟能生巧。
曾凡就是楚妍的最佳教練和陪練,他也是通過教材和視頻自學,然後再教給楚妍,幫助她學習,記住動作要領比較簡單,關鍵是大腦運動神經元協調反應,身體各部分肌肉關節形成自發記憶。
許多動作不需要大腦主意識進行判斷,中樞神經自發做出反應,提前幾毫秒的反應時間,往往就能決定一個高難動作的成敗。
通過對比自己和楚妍的運動神經反應細節,曾凡也摸索清楚了人體神經係統的一些動作機製,以及大腦的經驗和記憶產生過程。
人體神經元細胞相比更加微觀的納米管芯片體積大很多,可是思考和記憶機製卻更加複雜,原先曾凡並沒有關注過這方麵,為了幫助楚妍領會動作技巧,無意中摸索出一些規律,也觀察到了一些細節。
以前他就算專心研究也未必有什麼發現,感應到能量之海的存在後,再研究神經元的反應機製,曾凡發現了一些過去沒想過的情況。
現有的神經科學理論中,神經元信號主要依靠互相連接的突觸傳遞,突觸前神經元釋放化學物質,即乙酰膽堿、穀氨酸、氨基丁酸等神經遞質,這些神經遞質通過不同神經元突觸之間的空隙,與突觸後神經元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完成一次信號的傳遞,時間通常超過一微秒。
受體是一種蛋白質分子,具有特定的結構和功能,能夠識彆並結合特定的神經遞質。一些受體本身就是離子通道的一部分,稱為配體門控離子通道,當神經遞質與這類受體結合後,會引起受體蛋白的構象變化,使離子通道打開或關閉,接受或中斷鈉離子、鉀離子或者氯離子的通過。
這些陽離子的跨神經元流動,會使神經元膜內的電位相對膜外升高,膜電位從原來的內負外正狀態向去極化方向轉變,即膜電位的絕對值減小。如果去極化達到一定程度,達到神經元的閾電位,就會引發動作電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