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陛下,"不知過了多久,內閣首輔方從哲略有些疲憊的聲音於暖閣內幽幽響起:"茲事體大,張家口堡城中晉商當儘皆斬首,以儆效尤。"
"巡撫解經邦雖任職不久,但不辨真相,聽信讒言,負有失察之責,當去職;涉事兵備道及軍中將校均交由三法司,依法處置。"
這樁沸沸揚揚的"通敵案",不僅起源於京師勳貴,甚至還波及到了宗室藩王,其中還有無數官員涉事其中,追查起來難度極大。
畢竟依著錦衣衛的證詞來看,張家口堡以範永鬥為首的晉商們,早在朝廷尚未與蒙古土默特部達成"隆慶和議",正式設定"互市"之前,便開始與塞外蒙古部落眉來眼去,私下兜售糧草物資。
這場時間線跨越數十年的"通敵案"若是嚴格追查,隻怕規模和影響絲毫不亞於國朝初年的"洪武三大案"。
但如今的大明已然不複巔峰,外有遼鎮建奴虎視眈眈,內有流民百姓苦不堪言。
此等情況下,朝廷實在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去嚴格審理這場駭人聽聞的"通敵案"。
聽聞內閣首輔方從哲雖是言辭灼灼,但話裡話外並沒有"趕儘殺絕"的意思,吏部天官周嘉謨便是輕輕頷首,渾濁的眸子中湧現一抹柔和。
萬曆年間黨爭四起,但張家口堡的晉商們依然能夠"瞞天過海"的向蒙古韃子走私糧草,足以印證這件事背後牽扯到的關係有多錯綜複雜。
在某些時候,適可而止反倒是最為恰當的解決方式。
"就這麼辦吧。"簡單思考過後,案牘後過後的朱由校便是輕輕頷首,清瘦的臉頰上隱隱湧現了一抹憤慨。
很顯然,他知曉如此草率的結案,定會產生不少漏網之魚,但考慮到好不容易才趨近穩定的朝局,首輔的建議已然是最為妥當之舉。
"回稟陛下,"就在乾清宮暖閣冷凝氣氛迅速緩解的時候,平日裡沉默寡言的戶部尚書李汝華卻是出其不意的緩緩起身。
瞧其搖搖欲墜的模樣,一旁的兵部尚書王在晉趕忙伸手攙扶。
朝著王在晉點頭示意之後,戶部尚書李汝華便在暖閣內諸多臣工若有所思的眼神中緩緩開口:"張家口堡晉商通敵賣國,罪大惡極,此乃錦衣衛欽辦的大案,老臣本不該多言"
"但如今我大明財政枯竭,遼鎮軍費連年增長,河南陝西等地天災頻出,太倉庫實在沒有多餘的錢糧"
"老臣無能,鬥膽懇請陛下,錦衣衛自宣府鎮晉商抄家所得,是不是給太倉庫分潤些許"
言罷,白發蒼蒼的戶部尚書便是以頭伏地,臉上滿是憔悴之色,嚇得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不待朱由校的吩咐,便是快走兩步,將這位哆哆嗦嗦的老臣攙起。
依著曆來的規矩,似錦衣衛及東廠聯合辦案的時候,無論是抄家所得亦或者涉案財物均不用通過戶部,直接充入天子內帑。
起初的時候,戶部尚書李汝華並沒有將主意打到張家口堡晉商的身上,畢竟在他的念想中,此前他三番兩次奏請朱由校開內帑,犒賞九邊將士,已然算是失去了為人臣子的本份。
畢竟終日惦記著天子的"私房錢",實在是好說不好聽。
但當李汝華聽聞張家口的這些晉商於當地傳承兩百餘年,身家怕是絲毫不亞於南直隸那些富可敵國的"鹽商"的時候,毫無波瀾的內心瞬間泛起了無數漣漪。
什麼名聲,什麼規矩,什麼臣子本份,哪裡比得上實實在在的銀兩?
若是能夠在"卸任"之前,為戶部多籌措些銀兩,哪怕是年關之後便"致仕回鄉",他也心甘情願。
"唔,"見戶部尚書李汝華可憐巴巴的模樣,朱由校心中也是有些不忍,轉頭看向身旁的錦衣衛指揮使。
事實上,他之所以在以雷霆手段解決了京師勳貴,且邊鎮或有異動的情況下仍不收斂,近乎於執拗般的想要解決張家口堡晉商,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有感於朝廷財政枯竭。
而這些身價不菲的晉商們,恰好能夠為朝廷枯竭的財政注入一抹生機。
"稟陛下,"見朱由校的目光望來,身著鬥牛服的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便上前一步,在暖閣內諸多文官的注視下抱拳道:"錦衣衛自張家口堡八家不法晉商的府邸中共搜查出白銀七百餘萬兩,上好良田一萬兩千畝,宣府鎮各地商鋪地契及古董字畫若乾。"
"另有女真建奴的兩百餘萬兩白條"
嘩!
未等錦衣衛指揮使將話說完,暖閣內便是嘩然一片,包括內閣首輔方從哲在內的三位閣臣以及兵部尚書王在晉等人均是目瞪口呆,不敢置信的盯著侃侃而談的駱思恭。
大明財政在經過萬曆初年張居正"一條鞭法"的改革之後,曾一度呈現中興之象,但隨著張居正的撒手人寰,以及萬曆皇帝的"苛政",大明每年在拋去留於地方的"秋糧"以及地方駐軍日常所需,僅有四五百萬白銀被押送入京,充入戶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換句話說,大明每年的稅收在拋去地方日常所需之後,可供中樞花費的稅銀僅有四百餘萬兩。
可現如今,錦衣衛竟是通過抄家,自張家口堡的晉商家中抄得白銀七百餘萬兩?這豈不是相當於朝廷財政一年半的結餘?
"陛下,"財帛動人心,如此恐怖的數字,令內閣首輔方從哲都有些坐不住了,下意識準備起身,向案牘後的天子進言。
朝廷如今百廢俱興,正是用錢的時候呐!
未等首輔將話說完,朱由校便是伸手將其打斷,言簡意賅的說道:"內帑留下一百萬,剩下的都交由戶部。"
深知如今大明處境的朱由校,並沒有在這筆錢糧的歸屬上做太多猶豫,直接在暖閣諸臣驚喜的眼神中將其中的絕大部分留給了戶部。
事實上,朱由校也知曉大明如今貪腐成風,行政效率極為低下,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他或許可以通過雷霆手段,將注入張家口堡晉商這等蛀蟲直接解決,卻無法在短時間內將大明持續了百餘年甚至兩百年的"舊疾"治愈。
"陛下英明。"
隻片刻的功夫,人滿為患的暖閣內便是響起了整齊劃一的山呼聲,暖閣內如冰雪般冷凝的氣氛瞬間消融。
但案牘的年輕天子僅僅是在幾炷香之後,便緩緩隱去了嘴角的笑容,轉而朝著遼東所在的方向望去。
相比較如日中天的建州女真,這些數典忘祖的晉商們實在是不值一提,他真正要對付的敵人還在遼東虎視眈眈。
建奴這頭蠢蠢欲動的野獸,估計已然等不及要露出爪牙了。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