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呼吸過後,當朱由校發現手中奏本署名為吏部給事中楊漣之後,臉上的滿意之色更甚,同時聚精會神的翻閱起手中這封明顯冗雜許多的奏本。
他倒是要瞧瞧,這位鐵骨錚錚的"東林君子"能夠帶給他怎樣的驚喜。
眼見得朱由校如此鄭重其事,從旁伺候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便是不動聲色的擺了擺手,屏退了暖閣內的宮娥內侍。
雖說這乾清宮暖閣的宮娥內侍都是經過了他的層層篩選,但事關宗室親王,謹慎些總是好的。
呼。
相比較左光鬥的"言簡意賅",這封來自於吏部給事中楊漣的奏本,朱由校足足用了半柱香的功夫方才批閱完畢,臉上的表情很是複雜。
這楊漣果然不愧是以"直諫"而聞名朝野,居然絲毫不顧及皇室顏麵,於奏本中詳細描述了洛陽福王朱常洵的種種惡行以及低階宗室苦不堪言的現狀。
雖說早在萬曆年間,朝廷便針對嘉靖年間的"宗室條例"進行了一係列的修改,例如放鬆了對於宗室的"束縛",允準其參加科考,務農,經商。
但相比較而言,有資格務農或經商的宗室不過滄海一粟,絕大部分低階宗室都苦於沒有"牙牌",隻能隨波逐流,苦不堪言。
為了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無所顧忌的楊漣居然效仿前漢的晁錯,力薦於宗室間施行"推恩"。
要知曉,朱由校剛剛繼位的時候,撫寧侯朱國弼等勳貴因為不滿他染指兵權的行為,便曾在暗中散播謠言,聲稱要在宗室間施行推恩之策,著實惹得人心惶惶。
這楊漣,還真是"膽大妄為"。
畢竟自太祖朱元璋建國以來,即便是諸如犯上作亂的寧王,草菅人命的尹王,至多也就是廢除封爵,但隸屬於寧藩和尹藩的郡王們依舊得以保存,代代傳承。
倘若朝廷真的在宗室間頒布"推恩"之策,勢必會在宗室間引發巨大的震動,極有可能危及中樞。
"陛下,慎重呐"
不知過了多久,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小心翼翼的聲音在暖閣內悠悠響起,令其不由自主的抬起了頭。
"老奴自知人微言輕,不敢妄論朝政,但陛下根基尚淺,不可樹敵太多呐"司禮監掌印太監滿臉苦澀,渾濁的眸子中充斥著驚憂。
雖說經過兩百餘年的傳承,如今大明的宗室藩王早已不負國朝初年的盛況,決然難以重現昔日的"靖難",但這推恩之策對於宗室而言,實在是過於敏感。
再加上如今大明內憂外患不斷,遼鎮建奴虎視眈眈,塞外蒙古蠢蠢欲動,這些宗室藩王們隻需在地方稍微鬨出些動靜,瞬間便會加重大明的負擔。
此時得罪遍布全天下的宗室們,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呐。
"大伴勿慌,朕心中有數。"良久,朱由校略有些疲憊的感歎聲於暖閣內悠悠響起。
他沒有料到,僅僅是一封尚未批紅的奏本,便令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老太監如臨大敵。
可以想象,這奏本的內容若是被宗室們所知曉,將會惹來怎樣的軒然大波。
緊握著手中奏本,年輕天子盯著不遠處半開的窗柩,遲遲不發一語。
紫禁城中沒有不通風的牆。
經過一夜的發酵,大理寺丞左光鬥及吏部給事中楊漣的奏本內容終是鬨得人儘皆知,瞬間便成為了朝野間最為炙手可熱的話題。
不少官員聞訊之後,竟是冒著被東林憎恨的風險,朝著這兩位"東林君子"深施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