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和太子淒厲的喊聲響徹大殿,可無論如何,起了疑心的元帝都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尤其是跟那位子有關
即便元帝有心放縱,隻怕這天下臣民,也斷然不是那麼好糊弄的
退朝之後,元帝喚了自己的心腹前往禦書房,剩下的大臣則是三兩結伴朝著殿外走去。
洛雲舟和洛將軍也不例外,周圍走著的皆是洛家他們的親信,對於今日之事,每一位都懷揣了一肚子的話要說。
“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回去再說。”洛將軍阻止他們即將要脫口而出的疑惑。瞧了眼落後幾步的帝硯塵,父子二人對視一眼,皆是站在原地等著帝硯塵,洛家親信見狀便知曉他們有話要說,微微躬身,抱拳行禮之後便離開了。
“洛將軍,洛兄。”來到二人麵前,帝硯塵微微頷首,作為天元無上尊貴的九王爺,帝硯塵給予了洛家人極大的尊重。
洛將軍微微頷首回了一禮,這才道,“九王爺,今日之前真不知曉此事?”
帝硯塵聞言,麵上浮起些許笑意。
“罪有應得不是嗎?”
帝硯塵這句話,便也算是默認了,可這句話卻不由得讓洛將軍想起來家中的寶貝女兒,罪有應得?那信中三皇子和太子所做的事情,十件有八件與他們家有關,罪有應得難不成這裡麵還有洛梵音的手筆?
想到這兒,洛將軍朝周圍看了眼,見無人注意他們這邊,壓低聲音試探著問道,“姩姩不知道吧?”
帝硯塵淡笑不語。
洛將軍與洛雲舟對視一眼,長長呼出一口氣
好吧,早該想到的。
這日子後,洛將軍也沒有與洛梵音說起這事兒,他相信女兒有自己的成算,至於洛家的親信,也隻囑咐做好自己的,一切靜觀其變。
相對於洛家和九王府的平靜,三皇子和太子這兩條船上的人一整個上躥下跳寢食難安,為了三皇子和太子,更是為了自己,沒少使力,隻不過有玄衛和九幽門在前,他們做多少都是無用功。
隨著朝堂上對三皇子和太子禁足令的下達,以及那些個關於三皇子和太子謀財害命,勾結敵國的消息流傳越來越廣,京城中的局勢變得更加緊張而微妙。百姓們在那日清晨知曉三皇子和太子的所作所為後,群情激憤,對太子和三皇子的所作所為更是深惡痛絕。
京城的大街小巷中,百姓們紛紛議論著此事,譴責著兩位皇子的惡行。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牽頭組織百姓聯名上書,要求元帝嚴懲太子和三皇子,以正國法,安民心。
很快,一份份簽滿百姓姓名的上書如同雪片般被送到了皇宮。元帝坐在禦書房中,看著堆積如山的百姓上書,眉頭緊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此時,高盛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輕聲說道“陛下,百姓的上書越來越多,此事恐怕不能再拖下去了。”
元帝揉了揉太陽穴,歎息道“朕又何嘗不知,但他們畢竟是朕的兒子,朕實在是難以抉擇。尤其是太子,朕花費了諸多心血培養他,怎的就到了如今地步。”
高盛猶豫了一下,又說道“陛下,民心不可違啊。如今百姓們如此堅決地要求治罪,若陛下不作出回應,隻怕會引起民怨。”
元帝沉默片刻,說道“朕再想想吧。”
隨後,元帝開始暗中吩咐自己的心腹大臣,讓他們尋找為太子開脫的證據和理由。這些大臣們心領神會,開始在朝堂上為太子說話,有意無意將那些罪過都推到了三皇子身上。
在一次朝堂商議中,一位元帝的心腹大臣站出來說道“陛下,太子雖有錯,但其中或許有些誤會。太子這些年為國家也做了不少貢獻,不能因為一些未經證實的事情就輕易定罪。”
帝硯塵立刻反駁道“未經證實?還要怎樣證據確鑿?莫不是讓那些死去的將士回來跟你論論長短?王大人還真是空口白話,張嘴就來,如此證據確鑿,百姓呼聲如此之高,你就這麼視而不見?”
那位姓王的大人被帝硯塵這麼一噎,當即沒了言語。
站他身側一大臣又說道“陛下,那密信中大多事情都指向三皇子,太子或許是被人誤導,他的本心不壞,隻要加以教導,定能改過自新。”
他作為元帝的親信,此話一出便是代表著元帝的態度,一時間三皇子一黨人人自危,原先還想著為了自己的前途再爭辯一二的三皇子黨,此時都是明哲保身,低垂著頭生怕惹火燒身。
瞧著無人響應,洛雲舟上前一步站出來,堅定地說道“陛下,國法麵前人人平等,太子若有罪,就應受到懲處,不能因為他的身份而特殊對待。”
元帝心中惱怒,但表麵上卻不動聲色,他緩緩說道“此事還需進一步查證,不能僅憑這些上書和證據就倉促定罪。”
然而,百姓們的呼聲愈發高漲,甚至在皇宮外聚集起來,高呼著要求嚴懲太子和三皇子。元帝無奈之下,隻得再次召集大臣們商議此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日三皇子與太子跪於大殿之上,整個人頹廢無比。
朝堂之上,元帝麵色凝重地說道“如今百姓聯名上書,要求治罪於太子和三皇子,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一位老臣率先站出來,拱手說道“陛下,百姓的意願不可忽視。太子和三皇子若真有罪,理應受到懲處,以安民心。”
三皇子一黨的大臣急忙站出來反對“陛下,三皇子或許有錯,但到底是皇家子嗣,罪不至死啊。還請陛下從輕發落。”
帝硯塵此時也開口道“陛下,百姓的呼聲如此強烈,若不做出公正的裁決,恐會引發更大的動蕩。而且證據確鑿,三皇子和太子的罪行不可饒恕。”
太子一黨的大臣則試圖為太子求情“陛下,太子這些年也為國家做過一些貢獻,還望陛下念及父子之情,從輕懲處。”
元帝看著爭論不休的大臣們,心中更加糾結。這時,又有太監來報,說皇宮外的百姓情緒更加激動,元帝深知此事若再不給出答複,恐怕會引發騷亂,隻不過這樣被逼著處決自己的兒子,元帝心上何止一個憋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