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器重的自然就是四阿哥永琛,雖然永琛生母出身不好,但他也不會因為這個就否定他。
當然,他還是想要嫡子,但現在看來,短期內是不行了。
以後就算再立了繼後,誰知道繼後什麼時候能生出兒子來,所以先有一個備用的才行。
就這樣,日子安逸了下來。
常綿綿在後宮裡,除了關心關心永琛,其餘時間都在研製藥物。
她打算多做些藥放在自己的空間裡,什麼時候需要了,拿出來用也方便。
製藥的過程,她都是讓所有人出去的,隻自己一人在內室,而且她用的藥材有的是從太醫院拿來的常用藥,有的是自己炮製,總之很方便。
常綿綿做了迷藥,失憶藥,止血藥等等。
各種五花八門的藥,能做的就直接做,不會的,就研究研究再做。
一年以後,有大臣上奏,後宮空虛,應廣開選秀。
還有大臣提議皇帝該立繼後了。
皇帝不管這些人有沒有什麼小心思,反正他現在是無能為力。
他一本正經地說道“自太後西去,朕每每想起都傷心不已,所以朕打算為太後守孝三年,以儘孝道。”
知道他什麼德性的大臣們真的嗎?
不過,麵上還是要說“皇上純孝,實乃天下人典範。”
就這樣,永琛在慢慢長大,他的政治天賦也漸漸顯露,有的時候,皇帝對他的資質都感到驚心。
常綿綿隻用在後宮做一個低調的妃子就可以了。
皇帝的那方麵最後還是被治好了,但雖能行房,生孩子的幾率卻大大降低。
他之後納了很多嬪妃,可過了五六年,後宮裡都沒有一個孩子降生。
漸漸的,皇帝也認命了,反正他皇阿瑪兒子也不多,就算大臣們背地裡說什麼,根子也不在他這。
等到永琛十六歲這一年,皇帝將他封為郡王,並給他賜婚了。
嫡福晉是西林覺羅氏,這一族本來在朝中有些落寞了,後來又出了兩位能人,辦事能力不錯,再加上西林覺羅氏本來就底蘊頗深,因此,這一族很可能在未來迎來輝煌。
之後,又選了鈕鈷祿氏和富察氏旁支的女兒作為側福晉。
永琛成親後,常綿綿就覺得是時候了。
很快,皇帝的身體不行了。
這幾年他因為自己不能生,所以有些消沉,在酒色上更加熱衷,也就掏空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