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秋刀魚!”
秋刀魚是東亞地區最常見的食用魚種之一,在國內大部分人都吃過。周餘在當漁民前,吃的最多的海魚也是它。
秋刀魚體型細長而圓呈棒狀,背鰭後還有五六個小鰭,在太平洋中廣泛分布。
如果是在晚上,輕舟號甚至不需要追趕。隻需打開誘魚燈,就能輕鬆把這群家夥一網打儘。
除了燈光圍網,用粘網捕捉秋刀魚也非常有效。
不過現在光天白日,兩人還是用老辦法。快速繞到魚群前方,周餘抬手將圍網和拖網船拋下海。
照例由沈青青操縱輕舟號,周餘控製拖網船,拉著500米長的巨大圍網,迅速在魚群前方呈u型展開。
短短幾分鐘間,兩人便將圍網合攏,開動絞車收緊底環括綱。將這個大型的秋刀魚群,徹底困在了陷阱之中。
漁民最常用的幾種網具中,刺網屬於守株待兔。使用方法最為簡單,但摘魚最為繁瑣。而且魚貨掛在網上,觀感最為殘忍。
而拖網最為簡單粗暴,就是一個大口袋在海裡兜來兜去。雖然是收獲最多的捕魚方式,但對生態和環境的破壞也是最大的。
相對來說,也是周餘和沈青青最不喜歡的方法,屬實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唯有圍網,前期網開三麵,給足了魚群逃生的機會。
即使四麵合圍,依然有網底可以逃生。如此接二連三的機會都把握不住,那就隻能怪它們自己中用。被抓到也隻能說是活該倒黴。
人類和水族鬥智鬥勇,最能體現漁民們的智慧。也是周餘和沈青青鐘愛圍網的原因。
時至今日,兩人的圍網技術爐火純青。操控著各自的船,有條不紊的收緊包圍圈,將魚群一步步趕進圍網最深處的取魚部中。
隨著這群秋刀魚全員落網,兩人按部就班,將輕舟號繞到取魚部側方停下,開動吊機放下抄網開始抄魚。
秋刀魚是表層魚,不像深水魚般出水難活,完全可以用活水艙運送。
不過秋刀魚價格非常便宜,最低的時候不過幾塊錢一斤。雖然近年因為本子漁民過度捕撈,產量劇減價格回升。但依然在還在很便宜的範疇內。基本沒有活運的價值。
所以兩人連抄了十幾網,都直接下到了冷藏室內。直到取魚部堪堪見底,周餘才提議道:
“下麵應該沒剩多少了,不如最後一網放活水艙吧”
沈青青點頭讚同:
“行,正好讓家裡人嘗嘗新鮮的!”
彆看這魚便宜,還真沒幾個人吃過鮮活的。雖然味道大差不差,到底也是不同的體驗。
周餘開啟了活水艙後,沈青青也將最後一網底抄了起來。
隨著吊臂橫移,抄網挪至活水艙正上方。周餘正要拉開抄網鎖扣,忽聽下方‘嘩啦’一聲水響,大片的水花飛濺而出。
“我去!什麼鬼?”
兩人都嚇了一跳。活水艙幾個小室裡,裝的都是龍蝦、螃蟹,壓根就沒有大魚。這是鬨鬼了不成?
兩人顧不得下魚,湊到艙口往艙底細看,立刻就發現了異常,幾天沒開活水艙,似乎比之前少了點什麼東西。
兩人隻迷糊了半秒,便驚訝的反應過來:
“那冰塊化開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