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參謀部正式通過將坦克納入德國國防軍預備隊的提案,總參謀部的人在柏林的郊外親眼目睹了這台鋼鐵巨獸的初次亮相,它轟隆作響的引擎聲就像雷霆一般,這是一輛完全由機械動力運行,不靠人力或者馬來驅動的戰爭兵器。
而奔馳公司也得到了德國政府給的好處,將其納入了德國國有企業的編製,今後由德國國家政府來保證奔馳公司的正常運營,本茨也實現了從一個底層到上市公司大老板的轉變。
本茨本人出身十分的差,他的父親隻是一個火車的司機,他本人也隻是機械廠的學徒,好不容易才到建築公司混了個不錯的職位,後來被大學推薦進入了剛建立的德國科學院,最後又單獨帶著草台班子製造出了人類第一輛汽車和人類第一台坦克。
他因貧窮的身份以及對世界做出的貢獻得到了整個德國的認可,他被柏林日報評價為十九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德國人,在他的老家巴登-符騰堡州的卡爾斯魯厄被稱為英雄一般的人物。
總的來說,奔馳甚至都火到國外了,甚至在英國雜誌和法國日報上都被報道了,這就是在德國搞軍備科研帶來的巨大威望,甚至能讓你火到國外,但是德國總參謀部對這件事情的態度那是很難受啊,他們剛將坦克納入軍備,現在半個歐洲都知道德國有一種全新的戰爭機器了。
老毛奇就表示,“這就是言論自由帶來的後果,現在整個歐洲都知道我們有坦克了,萬一法國也裝備這種武器,我們該怎麼辦?”
俾斯麥則認為法國的保守力量可不比德國小,他們看到德國的新武器是個鐵疙瘩肯定會嘲笑我們的,到時候我們就可以給自大的他們致命一擊。
奧古斯特也考慮到了這一點,跟老毛奇不同,她壓根就沒覺得坦克這玩意真的能夠完全保密,因為你TM是要納入軍備的啊,這玩意又不是什麼特戰部隊專用的玩意,這是國防軍的常備武器,寫在軍備清單上的東西,到時候就連生產螺絲的工人都知道造出來的這些零件是要拿來造坦克的。
德國的工業體製也是以國家力量驅動的,所以其實大部分情況外包的企業就那麼幾個,而且德國是普遍的征兵製,到時候是個德國人都會看到軍校裡有坦克的訓練課程,你連德國的普通人都瞞不住,那也就彆提瞞住外國大使了。
所以德國的戰略就是在他們重視起坦克之前,造更多更大更強的坦克,德國的坦克總數要保證超過第二和第三名之和。
好吧,前提是德國真的有那麼多燃油來驅動,不然造出來的就是個鐵疙瘩,一點屁用都沒有。
德國是一個貧油國,大部分的石油都得靠對外貿易來獲得,在和平時期德國到哪裡都可以買到石油,但是一旦進入戰爭,德國的艦隊沒辦法控製主要的貿易航道的話,那就隻能憑借德國本就不多的燃油資源打一波速攻。
如果萬一戰事拖成持久戰,德國沒能以最快速度打敗敵人,那德國隻能去跟其他國家拚資源拚人力,德國在這方麵並不占優勢。
假設敵人是法國,德法兩國的差距並沒有大到不可逆轉,如果德國的閃電戰沒能在一瞬間擊敗法國,進攻的矛頭被遏製,那就隻能打持久戰,法國有著廣闊的海外殖民地為其輸血,並從殖民地中獲得源源不斷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