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就這麼輕易的被德軍的二十萬人包圍了?
在錫梅伊茲莊園的德米特裡·米柳京聽說這件事情的時候那是人都懵逼了,他花了幾天時間日夜兼程的趕回了聖彼得堡的俄軍總參謀部處。
德米特裡本來已經退休了,但是現在前線緊張,許多人都請他重新出山整頓大局,本來他還以為事情沒那麼嚴重的,在戰爭爆發前,他做出的預測是德國肯定會將大量的兵力投入到西線一波帶走法國,然後再迎擊俄國。
這就意味著德國的東線沒有兵力優勢,就算德國的武器十分先進,但是德國的軍隊人數完全不如俄國,而且俄國雖然重火力有些稀缺,但按道理說,步槍什麼的應該是很足夠的才對。
隻要在英國動手之前逼德國投降,那英國也隻能被迫接受和平條約,英國最重要的是它的海外帝國,所以根本不可能投入那麼多的兵力在歐洲,這是一段真空期,法俄願意接納美國當盟友也是因為美國距離加拿大跟澳大利亞等英國重要的殖民帝國太近了,而且美國海軍在這些年的發展之下也初具規模,英國肯定得全心全意的去先揍垮美國才行。
一切都是計劃好的,但是具體的情況完全超出了預料,幾乎德國和英國的每一個操作都在猛抽德米特裡的臉,首先是德國並沒有用儘全力去跟法國對抗,反而是在馬恩河和索姆河地區跟法軍鏖戰,並沒有一鼓作氣乾掉法國的想法。
而英國也絕非作壁上觀,等著德國被打個半殘,它派出的遠征軍在俄軍的第一次進攻中頂住了俄軍的攻勢,沒有讓俄軍趁著德軍allin西線的時候成功搶占東普魯士,這是至關重要的,不然俄軍將會得到很多好處,柯尼斯堡可是德國北方的工業中心,這要是俄國來個零元購,那德國這邊可就虧大了。
可是這都不會發生,俄軍總參謀部在此之前立下了許多對德作戰計劃,德國的東邊是大平原,幾乎無險可守,而且一開始主攻的是俄軍,飛龍騎臉怎麼輸?
德米特裡先是去沙皇那裡報了個到,按道理說,自己才剛複職,需要找沙皇背個書,而且還得了解一下具體情況。
此時的彼得霍夫宮仍然是載歌載舞,沙皇亞曆山大三世整個上午都很悠閒,他沒有參加內閣的會議,也沒有跟文臣爭執那些亂七八糟的破事,隻是單純的在做自己的事情而已。
這讓德米特裡感到有些奇怪,他是亞曆山大二世時期的元老,亞曆山大二世對於戰爭的狂熱是他可以看見的,克裡米亞戰爭的時候,亞曆山大二世每天都會跟將軍們待在一起,俄土戰爭的時候,亞曆山大二世本人甚至想直接跑到君士坦丁堡去。
以德米特裡對亞曆山大二世的看法,他一定要親眼看見自己的軍隊打下自己想要的領土,這種性格給他本人帶來了許多不好的影響,因為這種性格再加上改革帶來的影響,亞曆山大二世遭遇刺殺的次數是最多的,刺殺他的人有許多,有的是敵對的保守派,有的是被他征服的那些國家。
而亞曆山大三世則恰恰相反,雖然亞曆山大三世對軍事興致寥寥但是對經濟則頗有興趣,亞曆山大三世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改善俄國的經濟方麵,而這的確是讓俄國不僅在軍事上是個強國,在經濟上也是排名靠前的大國。
但同時他又極具妥協性,對國內的舊勢力,他采取放任態度,任由國內保守勢力倒行逆施,鉗製思想發展,教育的普及遠遠落後於西方列強,加劇了俄國階級的對立,這也使得俄國的工人運動日益激增,也是俄國參與這場世界大戰的直接原因。
他們處理不了工人階級了,那就隻能把他們送上戰場,利用德國人槍炮解決問題。
德米特裡知道這件事,他本人跟前宰相戈爾恰科夫的態度差不多,都是堅決反對俄國與德國對立的,雖然他們的原因各不相同,戈爾恰科夫從政治的角度看,德國是夾在俄國與法國之間的重要屏障,可以分散法國對地中海以及巴爾乾地區的野心,從經濟的角度,法國的金融起步早,法國同時也是德國金融的最大競爭對手。
德米特裡從軍事的角度分析,是認為現在的俄國跟德國打起來,風險跟收益不成正比,德國是一個軍事強國,而俄國的軍事思想已經落後於時代,這是任何改革家都沒辦法解決的,德米特裡在得知德國的坦克技術研究出來之後,早就嘗試過將其納入俄軍當中了,但是這都被俄國的陸軍部否決。
原因是不中用,浪費資金,俄國的情況就是這樣,保守勢力太強大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進不動,小規模的改革又帶來不了可觀的收益,所以俄國的陸軍即使到了現在也還是那個鬼樣子。
德國在華沙的大捷更是說明了這點。
亞曆山大三世見到德米特裡還是很高興的,這位元帥可以說是自己的老師,隻要德米特裡重新回到總參謀部,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沙皇還單純的認為俄軍的失敗是因為指揮官太辣雞了,才導致的大規模潰敗,如果是德米特裡,那麼無論如何都不會有問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亞曆山大三世說道,“元帥,有你在,一定能夠扭轉俄國前線的頹勢。”
德米特裡還是很務實的,他問道,“陸軍部的情況怎麼樣?尼古拉耶夫維奇大公不是親自指揮嗎?他的能力不亞於我,如果是他指揮,不應該看不出德軍的計劃,還是說前線的兵力不足?”
“具體情況元帥可能得去問陸軍部的人,我並不知道具體情況。”
亞曆山大三世的話讓德米特裡驚呆了,你居然不知道嗎?你怎麼能不知道?
“那好吧,我需要重新檢閱一下俄軍軍備,請陛下將帝國交給我。”
“當然,元帥,帝國的未來就交給你了。”
得到政治授權之後,德米特裡立刻趕往了斯摩棱斯克的戰時指揮部,在這裡他找到了尼古拉耶夫維奇,這位大公神色緊張,整個人在指揮部裡走來走去,最後又莫名其妙的歎氣。
他詢問道,“大公,前線的情況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