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自然界中的白銀通常是與其他有色金屬共生,比如銅,為了將其分離開並提純,古代工匠利用銀鉛互熔的特性,先將銀礦石碾碎,然後加以燒結,使其形成蜂窩團狀物。然後將鉛金屬融化後,將礦石團放入,銀便與鉛互溶,通過鼓風通氣使爐內的溫度上升到將礦石團礁石團)中的鉛熔融氧化下沉形成氧化鉛,然後降溫使之冷凝成得到粗製銀和可以進一步提純的銀鉛合金,然後將銀鉛合金粗製銀)放進熔爐中,不斷的鼓風通氣,將熔出的鉛完全汽化鉛的沸點比銀低),餘下即為提純後的銀。
這種提煉法在中國古代出現的很早,在唐代之前就有在銀礦中使用,但古代中國所發現金銀礦產量和品位都遠遠無法和日本相比,這一技術唐晚期流入日本後,日本很快擁有了黃金之國的名聲。王文佐企圖提早在日本引入這一技術當然不是為了讓日本有更多金銀,他最主要的目的希望在當時推動中國版的“價格革命”。
依照初中曆史和政治課本的講述,中國之所以在近代落後於西方國家的主要原因是生產力落後了,落後就要挨打,挨打於是更落後,然後惡性循環,這個從總體上來看當然是沒錯的。於是乎網上就有很多人將其歸罪於當時的封建統治者,認為他們故意打壓先進生產力的發展,盲目自大,甚至認為換一個穿越者取而代之,就能夠改變曆史,如何如何,其實這種看法是有些偏頗的。
原因很簡單,如果你告訴一個1840年之前的清朝人西洋人的生產力水平比大清高,那個清朝人肯定會笑掉大牙,覺得你是個神經病,這並不是這個清朝人無知,而是因為清朝可能是人類曆史上獨一無二的奇葩,一個手工業國家能夠用紡織品、陶瓷製品等工業品向一個已經開始工業化的國家搞傾銷,逼得對方不得不販毒來製止白銀外流。你總不能說出超國家生產力水平比入超國家生產力水平低吧?
顯然,十八十九世紀曼切斯特和倫敦東區的水力、蒸汽紡織機肯定比同時代中國鬆江織戶的手工機械要先進,但從國際市場來看,歐洲的紡織品很長時間都卻不是中國和印度手工織物的對手,刨除掉其他因素之後,西歐市場的人力成本要遠遠高於中國,當工業化剛開始的時候,技術的提高還不足以彌補人力成本的巨大差距,其結果就是明明技術更先進的歐洲紡織品卻鬥不過成熟的中國手工業紡織品。
這也是古代中國長期不願意引進先進技術的原因——人力成本太低廉了,有近乎無限的熟練勞動力供給,國內國際市場就那麼大,使用先進技術隻會讓大量的人失業,威脅社會穩定。任何一個理智的統治者都會對新技術推廣持謹慎態度,這和統治者的道德水平無關。
那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在中世紀之前,中西方的人力成本還沒有出現很大的差彆,但十五世紀對新大陸的發現給西歐帶來了海量的金銀輸入,加上幾乎是同時代的黑死病傳播,人口劇烈減少,金銀貨幣海量流入,其結果就是物價和人工工資迅速提高,各種可以替代人力的機械變得有利可圖,貿易興盛,以金銀計價的地租貶值,從而帶來了西歐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
而同時期的中國人口增長、生產效率提高、市場上的物資越來越多,這原本是一件大好事,但古代中國是一個金銀銅都很匱乏的國家,結果就是市場上貨幣匱乏,變成通縮,富人有了好的鑄幣就藏在地窖裡,這愈發加劇了市場上的錢荒,由於缺乏足夠的通貨,商業貿易也日漸蕭條,雇工的工資越來越低,甚至出現大量隻需要一日兩餐,沒有任何工資的勞動者,在這種社會有任何搞技術進步的必要嗎?答案顯而易見。
這一切直到明代中葉才發生了改變,西方殖民者的到來將中國納入了全球貿易體係之中,美洲和日本的大礦山開采出的海量金銀流入中國,帶來了東南沿海的繁榮,這也就是著名的“資本主義萌芽”,但其實這些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和當時中國的絕大多數人沒啥關係,他們和今天東南沿海的東莞、深圳、順德、晉江等地有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幾百年前出口的是生絲、茶葉、陶瓷、布匹,付賬用雙柱銀元、鷹洋、倭金、倭銀;今天出口的是電器、液晶電腦、手機、衣鞋,付賬用是美元、日元、歐元。都是利用國內過剩的廉價勞動力,向國際市場換取硬通貨,一旦國際市場需求變少,流入的硬通貨變少,國內的繁榮立刻就土崩瓦解。
這就帶來一個新的問題,為什麼十五世紀新大陸的金銀流入引發了歐洲的價格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最後讓歐洲統治世界近五百年;而十六世紀開始流入中國的海量金銀沒有讓中國發生價格革命,在中國本土發生資本主義呢?
原因很簡單:體量大小,很多人喜歡拿古代西歐和中國相比,其實這種比較是不恰當的,從人口體量和土地麵積來看,十五十六世紀的西歐充其量能和中國的一個南直隸行省比擬。舉個例子,1430年英國人口為210萬,而1393年(大明洪武26年)剛剛經曆了元末戰亂的蘇州府的人口為235萬人,顯然1430年的蘇州府人口肯定會比這個數字大得多。如此巨大的體量差距下,要想造成同樣的效果,需要流入的金銀數量自然也要大得多,現實也證明了這一推理,明清兩代的中國的白銀購買力的確在不斷下降,而且當時的中國有“白銀黑洞”的美譽。
但對於王文佐來說,幸運的是他穿越的時代人口要遠遠少於明清時代,而且江南、江西、福建、廣東還有大片的土地可供開拓。換句話說,當時無論人口還是經濟總量都會遠遠低於後來的明清時代,隻需要控製日本的金銀礦,他就能在當時的中國掀起一場價格革命,這才是他真正想做的。換句話說,他隻在乎白銀流入中國,至於搶來的還是換來的他根本不在乎,甚至換來還更好,因為換來還能發展一批商人、船主和手工業者,搶來隻會便宜一幫丘八。
“如果實在不行的話,索性把這灰吹法送給倭人也好!”王文佐笑道:“反正他們提煉出來的白銀也隻能買唐貨,他們挖的銀子越多,流入大唐的銀子就越多,至於其中的過程倒是無所謂!”
——————————————————————————————————————————
飛鳥京,川原宮。
“這就是唐人使者開出的條件!”中臣鐮足道,他的記憶力很出色,雖然從難波津到飛鳥京路上要三天,但他還是幾乎一字不漏的複述了王文佐的那番話。
“遞交國書時必須所有皇位繼承人都在場?”中大兄皇子問道。
“對!”中臣鐮足道:“他還舉了劉後主和諸葛亮的例子,諸葛亮雖然攝政,但祭祀天地,接見使節還是隻有劉後主才行!”
“諸葛亮和劉後主?”中大兄皇子苦笑了起來:“便是我想當諸葛亮,哪來的劉後主呢?無論是琦玉皇女還是大海人登基,隻怕都不會放過我的!”
“殿下,眼下最要緊的是趕快把大海人和鸕野讃良的婚事定下來!”中臣鐮足低聲道:“隻要這個定了,琦玉皇女就鬨不出什麼幺蛾子!”
“你說得對!”中大兄皇子點了點頭:“在唐人使節遞交國書之前,一定要先把這個婚事定下來!”
“除此之外,再就是安培比羅夫的事情!”
“安培比羅夫?他不是還在築紫嗎?”
“對!”中臣鐮足道:“唐人使節交給了我一批人,都是白江口之戰後被俘的人。聽唐人的意思,他們要用這些人換取扶餘豐璋和跟他逃到我國的百濟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