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即便是他大父嬴政也不行。
他雖然想說些什麼。
來提點贏仙。
但思來想去。
還是覺得把心裡話說出來。
不太合適。
於是隻道:
“少公子既然對蒙恬將軍北征之事感興趣。”
“那你我便聊聊。”
“北征之事好了。”
言罷。
蕭何立身而起。
從大堂裡取出一副牛皮地圖。
攤開放在地板上。
指著鹹陽一直往上劃直到雲中停下。
劃到這。
蕭何抬起頭凝視贏仙。
意味深長道:
“少公子。”
“此線便是當年蒙恬將軍北征所行之路。”
“您可曾看出些端倪?”
“呃...這如何能看得出?”
“蕭先生不妨說的再明白些。”
贏仙看的一頭霧水。
聽得更是不知所雲。
光憑這一條線。
能看出什麼?
然而麵對他的疑問。
蕭何卻是神秘一笑。
接著指向滎陽方向道:
“公子,此地乃是敖倉。”
“為當年皇帝滅六國之時的屯糧地。”
蕭何一邊說。
一邊將手指向滎陽上方的黃河。
隨後向右不斷延伸。
漸漸地。
一整條黃河。
分散成了大大小小數個密集的水網。
遷延至各地。
甚至泗水。
都有其分支。
蕭何指著黃河的各個支流笑道:
“公子若想真正看懂北征。”
“首先就必須明白。”
“這些河流所代表的意義。”
“昔日,王翦大將軍帶六十萬大軍。”
“與楚將項燕於此地對峙。”
“公子可知為何選在此地?”
蕭何手指向了地圖上的平輿方向。
聞聽此言。
贏仙疑惑道:
“難道是因為平輿離淮水較近?”
“不錯,正是如此。”
蕭何點了點頭肯定了贏仙的回答。
而後接著道:
“少公子。”
“兩軍交戰。”
“糧草接濟最為重要。”
“當年王翦將軍之勝。”
“非為項燕急於求戰。”
“而是楚國國力不濟。”
“無法支撐大軍與王翦將軍對峙。”
“什麼?!”
贏仙聽聞麵色微愣。
還有這種說法?
“楚國何以連四十萬大軍都無力支撐?”
“我大秦可是維持六十萬啊!”
聽到這話。
蕭何苦笑道:
“少公子恐怕不明白。”
“四十萬大軍日耗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
“維持如此數量的大軍。”
“與秦對峙已是耗儘了國力。”
“非是項燕魯莽輕敵冒進。”
“若在這麼耗下去。”
“恐怕四十萬士卒都得餓死在平輿。”
“說到這。”
“想必公子已經明白。”
“糧草對於軍隊的重要性了。”
“那麼。”
“就以這一點繼續。”
“為什麼王翦將軍要選在平輿下寨?”
蕭何說到這。
又看向了贏仙。
後者一臉茫然的搖頭。
對於軍略之事。
贏仙實在是沒什麼天賦。
地圖在他眼前。
根本形成不了一個有效的概念。
而蕭何這時。
卻將手指向了地圖上的淮水。
而後逐漸向上滑。
直到滑到滎陽方向。
“一條線!”
“先生莫非是想說!”
“王翦將軍於平輿下寨。”
“是因為敖倉之糧可通過水道直接運到前線?”
“不錯!”
蕭何總算是滿意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