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仙心中感歎。
這話也就隻有嬴政敢說。
問鼎全球。
這是一個多麼瘋狂的想法?
那麼多人種。
那麼多文化。
那麼多文明。
全部雜糅到一起。
全部整合化一。
談何容易?
休說在給嬴政百年。
就算數千年後。
世界也仍然是分裂的。
雖然統一之路困難重重。
但這也並非不可行之事。
至少在這個蒙昧的時代。
商君書連同大秦的這一套馭民之術還是非常管用的。
至少在嬴政這代之前。
秦國的政體一直都比較穩定。
商鞅可以說是把黔首看的相當透徹了。
若非嬴政實在太過激進。
按部就班的與民將養。
統一思想。
根本不會有現在這麼多來自內部的問題。
就好像未來的大漢一開始不也是推崇無為而治嗎?
鯨吞天下不是不可行。
就好像蟒蛇。
往往能吞噬數倍與己身的獵物一樣。
可是吃或者不吃是一方麵。
能否成功將這些地盤消化並將其轉化為己身的一部分。
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但大秦或者嬴政。
顯然不明白蟒蛇的生存之道。
後者在吞噬下獵物之後。
往往會靜止不動。
經曆一段漫長的消化過程。
但嬴政卻並不是這樣。
這也就是為什麼。
當今九州問題頻出的根源。
六國餘孽說到底隻是貴族階級。
他們渴望分封恢複舊製。
其目的無外乎是出於自身利益考量。
無論是吳郡的項式一族。
或是魏地的魏咎之流。
皆不過如此。
什麼天下苦秦久矣?
這話隻是這幫亂臣賊子在巧立名目罷了。
嬴政的治國方略縱有操之過急之嫌。
但這話卻輪不到他們來說。
畢竟。
昔日戰國時期。
各國的黔首也沒有幾個能跟秦國的生活條件相媲美的。
不過這事也都是後話了。
眼下。
還是得讓自己這大父。
把目光從南北蠻夷的身上挪開。
戰爭是必要的。
無論北征匈奴或是南征百越。
這些肯定都會討伐。
但現在卻並不是時候。
大秦需要休息。
天下黔首亦需要休養生息。
關於這一點。
自泗水一路走來的贏仙。
比誰都清楚。
數以千頃的良田荒棄。
天下十分之一的人口被征做了徭役。
連帶著移民戍邊,三次南征北伐。
天下早已不堪重負。
黔首們背心離德。
並不是因為渴望恢複六國。
而是希望從這看不到頭的重壓中解放。
這些贏仙都明白。
但如何規勸嬴政?
卻是一個麻煩的問題。
首先。
他不能像扶蘇那樣犯顏直諫。
什麼與民修養生息。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類的話語。
隻能讓嬴政認為連他也被那些腐儒所誤。
所以對於說辭這方麵。
得謹慎在謹慎。
“大父,仙兒有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贏仙沉默片刻。
還是決定說些什麼嘗試一番。
聽聞此言。
嬴政神色一肅。
擺手道:
“仙兒。”
“汝有言儘可講來。”
“無需記掛那許多。”
得到首肯後。
贏仙清了清嗓子。
邁步上前拱手道:
“大父。”
“以仙兒之見。”
“問鼎天下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