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建安十九年-秋,九月初五,漢家規矩,逢五大朝!
“陛下駕到,百官讚拜!”
“臣等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位愛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皇宮-麒麟殿上,大漢天子劉協端坐龍椅上,隨著上朝的鼓武百官列隊而入,行三跪九叩大禮,山呼萬歲不絕!
今日大朝會非同尋常,三公九卿、文武群臣全都到齊了,足有七八百人之多,大殿內站立的滿滿當當,一個剩餘的位置也沒有了,那些身穿綠袍的低級官員,隻能在大殿外麵列隊行禮!
就連好幾年不上朝的蕭逸,今天也來參加大朝會了,站在西側武將第一位置上,雙目微閉、嘴角上翹,兩側臉頰高高鼓起,就像一隻思考問題的小蛤蟆!
文武群臣不禁暗中猜測了,大司馬大人一向思維敏捷、殺伐果斷,究竟是什麼軍國大事,能讓他露出這般奇怪神色,莫非與皇位有關嗎?
這些人就算想破了腦袋,恐怕也想不到的,蕭逸心裡此時隻有一句話:“穿靴子的感覺真爽啊!”
漢家製度,文武百官朝拜天子,必須卸下佩劍、脫去靴子,以示對皇權的無比恭敬,三公九卿還可以穿雙襪子,那些普通官員隻能光著腳丫子,踩在冰涼的木製地板上!
記得是二十年前了,蕭逸第一次參加大朝會,正好是寒冬臘月、滴水成冰的天氣,很多官員凍的雙腳又紅又腫,隻能偷偷的來回搓動,真是既受罪、又狼狽!
蕭逸那天穿了一雙厚襪子,還能勉強的抵禦寒冷,當時非常羨慕曹操,那是大漢天子之外,唯一能穿著靴子、佩戴寶劍上朝的男人!
二十年過去了,蕭逸又回到了朝堂上,也擁有了‘劍履上殿’的特權,回憶過往,感慨萬千,就是天氣不算太冷,要是下一場大雪就完美了,嘿嘿!
蕭逸之外,還有兩個人也很反常,第一個就是魏王-曹丕!
以往舉行大朝會,曹丕都是身穿盛裝、腰佩寶劍,站在禦階的最高處,距離龍椅不過一步之遙,今天卻不見了蹤影,原因嗎……很多人心知肚明!
另一個反常的人,就是坐在九龍金椅上的-大漢天子劉協!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大事啟奏?”
……
以往劉協上朝,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剛剛三十出頭的壯年人,看著比花甲老人還要頹廢,而且一言不發,木頭般呆坐龍椅上!
今天截然不同了,精神煥發、聲音洪亮,頗有幾分君臨天下的氣勢,還主動詢問起國事來了,這可是二十年來從未有過的,莫非受什麼刺激了?
“臣有本啟奏陛下:伏睹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虞無以過此!
如今漢祚已終,望陛下效堯、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禪與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則陛下安享清閒之福,祖宗幸甚!生靈幸甚!”
沉寂片刻之後,文臣中突然走出一人,高聲宣讀起了奏折,正是尚書令-華歆,也是曹丕的心腹爪牙之一!
“臣附議:自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當代漢之象也。”
“臣亦附議: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豈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乎?漢室相傳四百餘年,延至陛下,氣數已儘,宜早退避,不可遲疑;遲則生變矣!”
……
禦史大夫-王朗、禦史中丞-陳群也出班啟奏了,腔調與華歆如出一轍,原來他們已經商議好了,就在今天的大朝會上發難,逼迫劉協退位為臣,禪讓皇位!
他們還預料過了,劉協肯定百般推脫的,說什麼高皇帝斬蛇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基業,相傳四百餘年矣,朕雖不才,初無過惡,安忍將祖宗大業等閒棄之?
因此上,華歆、王朗聯絡了數十名大臣,準備對劉協群起而攻之,還安排了兩名司天監官員,借天象來證明漢室氣數已儘,應該禪讓於大魏!
另外嗎,曹休、曹真帶領虎豹騎,已經包圍了麒麟殿,如果言語勸說無用,那就隻好武力逼宮了,以劉協的軟弱性格,必然會乖乖就範的!
曹丕私下許諾過了,隻要把皇帝逼退了位,自己榮登大寶之後,一定重重賞賜三位大臣,加官進爵,封妻蔭子,故而華歆、王朗、陳群三人才如此賣力,惡狠狠的盯著皇位上的劉協,隻要對方拒絕禪讓,立刻群起而攻之!
“哈哈,三位愛卿言之有理,朕亦早有此意了,要把皇位禪讓於魏王,擇日不如撞日,今天就頒布禪讓詔書吧,以免辜負了三位愛卿一片苦心!”
萬萬沒有想到,劉協臉上平靜如水,一句推脫的話也沒有,直接提起了朱砂禦筆,寫了一道禪位詔書,其文曰:
“朕在位三十二年,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複存。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曹氏!
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跡,今王又光耀明德,以應其期,曆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竊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丞相魏王,王其毋辭!”
寫完之後,親手加蓋了傳國玉璽,又讓侍郎抄寫了備份,收藏於內廷之中,如此詔書就正式生效了!
華歆傻掉了,王朗、陳群傻掉了,那些躍躍欲試、準備一起逼宮的大臣們也傻掉了,怎麼跟設想的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