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說起來可笑,太學的學生聚集了約兩三百人,竟然在趙家的燕趙風味消費,這裡可是趙家的地盤。
不斷有人飛報:“趙子龍離雒陽還有三十裡。”
“二十五裡!”
“二十裡!”
“十五裡!”
“十裡!”
“攔住車隊,等他寫文章了。”
“諸位,就讓我們來稱稱所謂的趙家麒麟兒有多少斤兩。”一個人長身而起。
“我們是不是有些過分了?大家都提前準備好了自己的文章,等他當場來寫。”
“哼,我等是全才,有幾個文名卓著的?那小子有急智,每一次的作品,無不是當場做出來的,而且首首為傳世之作,你和我能成嗎?”
“反正我認為這麼多人來和趙雲相抗,本身就是不自信。”
“就是,大丈夫立於世,何須以眾淩寡?勝之不武。”
“如何又舊事重提呢?剛才我等不是解釋得很清楚嗎?單對單,誰都不是他的對手。”
“是啊,長文兄何等樣人?就連他在趙子龍麵前,也隻能退避三舍。他的文章你們看了,誰能比他寫得更好?一篇《陋室銘》,他都不提筆了。”
“哎呀,忘了。剛才讓他們去的時候,如何不規定下題材什麼的,那樣讓趙雲現場做出來,大家再來比拚一番才有意思。”
“元瑜兄,按說你的文才,在我們太學也是數一數二的,為何此次你竟然不參加?”一個聲音有些怒氣:“孔璋兄,你的文才居於太學之冠,是何道理?”
阮瑀還沒開口,陳琳悠然說道:“此次你們要為難人家,事先可曾和我等商量過?”
“就是,”阮瑀:“到了此處,才明白你們要對付趙子龍,何不提前告知。”
“哼,我看元瑜兄是不屑於和我們為伍罷了,”那聲音越發激昂:“不就是你曾就學於蔡伯喈處,怕傷了親戚情分而已。”
“住嘴!”阮瑀平時不生氣,並不意味著他沒有脾氣,此刻站起來,指著此人罵道:“你是何東西,敢直呼伯喈先生名諱。”
他這話一出來,剛才那人的臉上變成了豬肝色。
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後,儒家書籍被奉為經典,法定為教科書,設專門博士官講授,成為判斷是非標準與決策依據。
儒學被定為官學,必須有一部標準本作為評定正誤的依據,然而,皇家藏書樓裡的標準本“蘭台漆書”卻由於**而遭偷改。
現在的儒學經典書籍都是用手工傳抄流傳,錯誤很多,而太學的儒生們因為師從不同,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便因此互相爭論。
甚至有人花錢賄賂蘭台的官員,請求更改蘭台藏書中的文字以符合自己的見解。
宦官李巡、議郎蔡邕均上書給皇帝劉宏,要求由官方來校勘儒學經典書籍,統一內容,刻於石碑上。劉宏準奏。
於是,參校諸體文字的經書,由蔡邕等書石,鐫刻四十六碑,立於洛陽城南的開陽門外太學講堂前。
碑高一丈許,廣四尺。所刻經書有《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和《公羊傳》、《論語》。
除《論語》外,皆當時學官所立。
石經以一家本為主而各有校記,備列學官所立諸家異同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