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項羽的失敗是他性格暴戾,反複無常,行事專橫。
聽到這個,趙雲不覺就要笑。
你覺得性格暴戾,項羽比起屠了大草原的檀石槐怎麼樣?
你覺得反複無常、行事專橫,項羽比起漢武帝怎麼樣?
人家後麵兩個人比他還過分,檀石槐明知兒子不成器也要推他上位,但最初兩人成就了一番偉業,為什麼項羽就輸了呢?
原因就在這大方和小氣上麵。
項羽彆看英雄蓋世,但實際上為人非常的小氣,手下有很多人才,他卻都不會用,而且是出了名的不願意給手下好處。
他心裡琢磨著,我自己就能搞定這些事情了,你們隻是一個執行者,換了誰都行,我憑什麼把我的東西給你們啊?這些都是我的!
久而久之的,誰還願意跟著項羽做事情啊?
累死累活的不說,最後連好都落不得一句,我真是吃多了才幫你做事兒。
但劉邦就不同了。
這個沒當皇帝之前的小混混,出了名的嘴上沒把,最擅長就是空口許諾,還沒有打下江山呢,就對手下的大將說,我把這塊地方封給你,我把那塊地方封給你。
你要什麼好處?要錢?沒問題啊!等我打下了江山,你要多少有多少!
就奔著這個希望,無數的將領都團結在他的周圍,替他拚死乾掉了英勇無敵的項羽。
雖然小混混就是小混混,打下江山他又後悔了,還把許多將領給殺掉了,但那個時候,項羽都沒有了,人們連反悔的地方都沒有,也就隻能痛罵他不講信用了。
所以從這兩個人的故事裡麵,你就可以看到,其實一個人的成就,是和他的心胸有關的。
你能舍得和大家分享勝利的果實,那就有著更多的人願意團結在你的身邊,替你做著各種事情,幫你打下和管理江山。
天朝人最在意的是什麼?
自然就是忠了!
忠孝仁義,忠還要排在孝之前。
在古代,第一重要的就是對國君的忠,然後才是對長輩的孝,兩者不能混合,也不能顛倒。
國君,嗬嗬,也沒看誰對劉宏有多忠誠,很多文人不過是想圖個名聲或者自家能攫取到更多的利益。
道理趙雲是講出來了,不過肯定不會說企業之類的東西,荀彧不懂。
但他作為影響巨大的政治軍事人物,智慧那是咣咣的。
“子龍,你如何分配?為兄十分好奇。”荀彧飯量小吃完在喝茶,哥倆在一起也沒有那麼些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大忙人,下次見麵不知道是啥時候呢。
他去看看妹妹和外女,就準備回蒼梧了。
“一個郡守給你和四哥,你們自己決定吧。”趙雲說話間又一個包子丟進嘴裡:“另一個大家在一起議議,就看大兄和文和誰願意,後麵再討論。”
舉賢不避親,荀彧哪怕和四哥剛剛進入到軍隊體係,也認為哥倆的水平當郡守沒問題。
但是其餘的人啊,沒有一個是趙家的,心胸真不是一般的開闊。
看到五舅哥服氣的樣子,趙雲終於吃飽了,用布巾擦擦嘴,促狹地笑笑:“論心胸你不如我!”(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