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以這種寺院的名稱作為高級軍階和大建製的名稱,正是在黃巾軍中繼續高舉太平道旗幟的一種有效措施,來激勵將士的戰鬥熱情,保證軍隊組織的異常穩固。
光和六年,馬元義已經奉黃巾軍魁首張角之命,籌劃起事的準備工作。
他聚集荊州、揚州信徒數萬人約定於鄴城相會,並收買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準備於今年三月初五,也就是甲子年甲子日,內外同時起事。
同為十常侍,封諝與徐奉有些苦逼,要論能力還是有的,可惜上麵先有曹節後來又有張讓和趙忠壓著,始終出不了頭。
儘管宦官是一個整體,內部自然是有權利爭鬥的。他們妄圖與洛陽的黃巾道眾一起,推翻劉宏的統治,成為黃巾新政權的太上皇。
畢竟雒陽乃是龍興之地,從來沒有人說過鄴城風水勝過雒陽的。
我們再來說說張角的另外一個弟子,他是青州濟陰人。
張角原本是個不得誌的讀書人,他應該算個漢朝賣官鬻爵的受害者吧,當他落榜回家上山采藥為生。
這個時候他遇到了個轉折點,《太平經》這本道家經典內容繁雜,涉獵極廣。
偏巧這個時候,漢朝爆發了一場較大的瘟疫,於是機會來了,每個道士都應該算半個醫生。
剛開始的時候,張角積極救治災民。宣傳教義,同時結交十常侍,是自己的宗教成為合法的宗教組織。此時應該算他人生的輝煌時刻吧,教徒廣布天下。
唐周家境還不錯,是家裡的庶子。在加入到太平道的時候,一直抱著懷疑的心態。
不曾想進入到張角的弟子序列以後,小日子和以前比較起來不可同日而語,簡直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知道了黃巾要起事的具體日期,他心裡十分惶恐。萬一起義要是失敗了該怎麼辦?唐家在當地儘管算不了大世家,還是一個豪門。
讓唐周下定決心要告密的是發生了一件事,馬元義本來和他一樣,都是大賢良師的弟子。
但是,後者因為師傅的看重,已經把很多方的人,悄悄往冀州轉移。
而且最為要命的是,馬元義竟然以上司的樣子,讓他去雒陽聯絡封諝與徐奉。
高高的雒陽城牆,那是唐周曾經想要來讀書的地方。可惜家裡的嫡長子都沒有機會,遑論一個庶子呢?
到了京城以後,他才發現,所謂的黃巾眾,與城門口鮮衣怒馬的城門校尉所帶的兵丁來說,簡直就是烏合之眾。
唐周決議不再跟著黃巾一條道走到黑,畢竟沒有比較的時候,還覺得黃巾就是天下的救世主。
二月十五遮天,他親自見到了雒陽令趙溫,把黃巾的所有細節全部都說了出來。
麵對這樣的事情,靈帝絕對不姑息,馬上派人前往一河之隔的河內山陽抓捕正在那裡行動的馬元義。
同時下令,天下徹查黃巾道眾,地方官有先斬後奏的權利。
張角儘管病了,卻並沒有慌張,宣布所有的方哪怕沒到鄴城的,馬上起義。
一時間,天下震動。(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