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們在認識字後,學會了讀書,她們不知道女德怎麼要求的,她們隻看到了課本中那些出色的女性在擅長的領域閃閃發光,被眾人敬仰。
慕寧讓她們一邊學理論,一邊搞實踐,搞實踐的那些人,也是慕寧招工招來的。
由於階級的固化,好多優秀的人總會走到走投無路的境地。
慕寧的招工一直沒停下,動不動就招一波,這些來京城尋求機會的人,有時候就想試一試,大著膽子來報名,然後就被選上了。
慕寧也不親自搞培訓了,她手底下的人才慢慢聚集,會搞培訓的就多起來了。
搞培訓的搞培訓,培訓完的去當老師的當老師,不想進學校的,除了伺候慕寧,慕寧會給他們其他晉升的渠道。
慕寧不想坐吃山空,一所學校該投入就得投入,可創收也是有必要的。
她安排一部分人去搞商業,一部分人去搞農業,還暗地培養了一部分家境貧寒的書生去科舉。
反正是四處開花。
誰讓原主在這個國家的勢力薄弱得很,慕寧當然得多多為自己積蓄力量。
在如火如荼的各種搞事業中,半年眨眼間就過去了。
慕寧創辦的女學,已經變成了京城平民人人想去的地方。
因為他們看到了實惠。
這些女孩子們眼看著眼裡的渾濁消失了,越來越聰明,一些爹娘看不懂的文書能看懂了,彆人來欺負他家,她們也能據理力爭了。
還有的女子經過了學校的培訓,竟是連手藝都學起來了,上著學還能往家裡拿銀子。
這樣的好事,誰不想去爭取一下。
當然也有一些極品家庭的女孩子,尤其是那些家裡姊妹多弟弟隻有一個的,她們的爹娘恨不得把姊妹們當牲畜使,隻為自己的兒子使喚。
這些女孩子是蒙昧的,也是清醒得極快的。
當發現自己為家裡奉獻一生,年紀輕輕累出一身病是不對的以後,她們就慢慢明白了應該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即便還沒法脫離家庭,但她們已經在老師那裡學到了手藝,銀子全都被老師收去保管了。
爹娘一問,那就是老師覺得她們學的不好,學校安排的活計做好了也不給銀子。
可米肉都拿回家了,爹娘就不會讓她們放棄上學。
這些女子越加的聰慧,越加的對慕寧死心塌地。
她們都想追隨慕寧。
誰讓慕寧是她們眼裡的救世主,如果沒有慕寧,她們可能這輩子都不明白人要為自己而活,更不用說抬眼看看人世了。
她們隻會局限於家裡的那一畝三分地,每日除了洗衣做飯就是等著出嫁換一筆錢。
在這些求學的女孩子們的心目中,慕寧是她們的大恩人。
一些良善的家庭,他們的女兒越來越好,大人對慕寧就越加的感恩。
就連那些刻薄的家庭,都沒法說慕寧的壞話,誰讓自己的孩子拿回來了那麼多的東西。
總之,慕寧在民間的名聲空前的好。
在一片欣欣向榮之下,慕寧時隔半年,總算收到了太子的口信。
老皇帝的生辰要到了,他們要去參加宮宴。
這可是個非常重要的劇情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