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空穴化是個普遍變化,希望不要演變成來自地下的威脅,不然在現有物流條件下還要進一步擴軍就有些難受了。
城防軍職業化都不想弄,因為他們實際是有一定的警察職能的,包含交通、治安方麵的功能,現在調到浮島邊境警戒也隻是臨時的,等黏菌中心的單體培養設施達到一定數量,黏菌軍團的問題好轉,他們就要散夥,留下一部分轉入警察係統。
第三類狀況最異常,來自北部區魔族刷新板塊。
通過高空觀察發現,刷新板塊的通道似乎出問題了,空軍在九十架次偵察活動中,成功實現三次臨空觀察,並未觀測到原本很明顯的異常彩色。
跨世界通道的彩色非常顯眼,明明是三維甚至更高的東西,肉眼觀察時呈現的是二維顏料摻混狀態,看不出陰影,很容易就能從複雜地麵背景裡被挑出來。
如果是消失了當然好,不過這個方向實在過於樂觀,以來到流放地之後的整體趨勢看,還遠沒有到和平期,畢竟各方高端戰力都還沒參戰呢。
更大的可能是轉移或者以其他方式正在重組。
轉移的話,也許在地下,隻是以現有通道數量應該不足以分配到每個板塊都有。當然這也是瞎猜的,流放地的前人並沒有留下係統化研究碎片化進程的文字資料,很多情況除了猜測接下來的發展,沒太好的辦法。
預言師……也許是個解決方案,但王齊有些信不過。
王齊的信不過,並非完全排斥玄學,而是他自己都已經學會三環魔法的情況下,對預言也不再是一無所知的狀態。
預言說白了類似於量子統計算法。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是個玩笑,預言的情況真的是量子係的事情,甚至裡麵還有時間晶體的鍋。
反正這是一類依賴現有信息統計,使用魔法推演未來的法術,不可能做到讓一個沒見過流放地星空的人類預言師,去預言流放地什麼時候有流星落到地表。
而一旦依賴統計就完蛋了,很明顯,以現有的社會運行和信息傳遞效率,基礎信息、基礎知識的采集就做不到接近真實,得出的結果當然不會比瞎猜好太多。
舉個錘子,王齊現在猜測地下城在未來的二十年內,會出現怪物,結果隻有“會發生”和“不會發生”,隻要預測不擴大到多個樣本,對地下城單體洞穴群,不管怎麼猜都有50的概率命中。
找個預言師,先研究一下洞穴群,再來預言,其結果或許更準,但在實際操作中幫助不大。
哪怕確定預言師預言命中率85,讓警戒隊伍撤離後,一旦踩到15的坑必然會帶來更大傷亡,所以在力所能及時該防備的還是要防備,不會因為預言命中率更高而有所變化。
隻有力量不夠,分配難以滿足各方麵需要時,預言師的建議才可能轉變為有效決策,實際還是要承擔不低的風險。
為避免被突然從洞穴裡鑽出來的玩意危害民眾生命安全,邊境地區稍作調整,擠出一點點力量,蹲守在幾個地下與地表連接的點上,真出問題了還有空軍能爭取時間和幫助地麵部隊穩定情況。
第四類狀況,還是老問題,蒸氣層變化。
按理說整個行星都在變大的情況下,地心的熱量應該被新增岩層封住才對。
但不知道是岩體摩擦還是其他原因產生了更多熱量,蒸氣雲又在爬高,這一次甚至導致氣溫整體有一定提高。
各監測點彙總的數據,測到半個月的平均氣溫上升了3度,尤其是夜間氣溫,高峰提高了近五度。濕度仍然在80到90之間飄,少數站點測到100。
現在的日夜均溫已經達到30度,白天最高溫度35度,還算能忍受,但如果再往上五度,又要停工停產。
漆黑之地板塊有隨時可以全麵啟動的冷卻塔循環,至少可以維持工廠溫度不會過高,冷水管也有助於降低局部濕度,風穀板塊就比較為難了。
暫時隻能把冰封術的法術稍微在各地普及一下,這樣如果溫度過高,還能確保有足夠的法師可以給菜市場、避難所等公共場所降溫。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