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彗星十來天的時候,王齊已經拿到它的撞擊預期。
隨著時間推移,星象師們的計算也經過幾輪修正,撞擊可能98.8,撞擊點位於鳳凰城半徑一千公裡內的可能為69。
王齊不是專業人士,不知道後麵這個幾率怎麼算出來的,也不太相信他們掌握著足夠係統化的天文學知識,但總之隻能相信。
全員跑路的可能不大,因為星象師算不出具體碰撞點,大規模遷徙的速度快不起來,說不定就剛好跑到撞擊點呢。而且囤積物資和整體遷徙存在矛盾,沒有物資就算逃過第一波衝擊也沒辦法混。
寧願信任漆黑之地的這些火成岩小山和北麵火山群能頂住大部分衝擊波。
希望彗星主體的個頭不要太大吧。
天體撞擊最怕的一種情況是前端已經觸地,尾端還在大氣層外,這樣的撞擊一般都會接近第一宇宙速度,根據質能方程可知,速度大30,單位重量製造的能量就要多出近70。
總之能做的就是躲到地下,然後聽天由命。
但該做的事仍然要做。
比如魔法道具店法師承接的王城防護陣業務,有必要加快推進一下。
關於這個項目,中途出現過一些意外情況,比如阿爾法型氧化鋁的製作異常順利。
王齊知道1300度以上能把任何形態的氧化鋁轉化成阿爾法型晶體,這是所有晶體形態中最穩定的狀態。
不過其中是存在一些困難的。
例如水合氧化鋁脫水後是粉劑,而粉劑本身是不利於熱傳導的,這就會使得氧化鋁結晶主要以小範圍燒結為主……說人話就是單晶體應該在微米級,即便呈現出宏觀可視多晶狀態,也不至於形成整塊。
如果非要製作大號晶體,需要把氧化鋁加熱到熔點以上,既2054度。
這樣的溫度現有條件根本做不到,鐵廠一號爐的最大爐溫隻有約1600度。
聽起來很高,其實一點不奇怪,因為農業時代使用風箱的冶鐵作坊,爐心溫度就能達到1300度以上,何況是使用坩堝的動力熱風高爐型態。
有了煤和焦煤之後,利用一號爐的坩堝製型,實際可以達到更高溫度,但造爐子的材料本身受不了。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就是在1600度以下的溫度下,隻是不停嘗試延長燒結時間,就成功燒出了幾十公斤的阿爾法氧化鋁晶體。
這種情況已經完全超出王齊的知識體係了,隻能猜想是這個世界微觀尺度的規則有些差異,至於到底是什麼,可能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細微變化,也可能是彆的。反正搞不懂的全歸類到量子力學裡準沒錯,或許魔力的存在狀態也於此有關。
接下來專門給燒製氧化鋁建造的爐子弄出來,沒半個月就燒出來三百多公斤的巨型氧化鋁晶體。
為解決溫度困境,氧化鋁爐內壁使用了瓷土塗層,等於預熱完裡麵就是瓷的,雖然沒有辦法精確測量,隻透過目測和鐵對照,極限爐溫能接近1800度,如果不是陶瓷的高溫性能好,一般熔點兩千來度的物體在這個溫度下也軟了。
燒出三百公斤氧化鋁的也是這個爐子。
送去項目組之前,還專門搬到宮殿裡給王齊看過。
不得不說,靠一雙肉眼,屁也看不懂,隻能從外觀形狀分辨不是單晶體。
要不是彗星在頭頂壓著,王齊非得想辦法弄到鎢,整出能把氧化鋁燒到熔點的爐子來,看看那種情況下能做出多大的晶體。
這顆三百多公斤的氧化鋁作為王城防護魔法陣的核心,應該有點用。
但就算能弄好,也來不及充能,在彗星衝擊下保住王庭樹還是要靠之前四十來公斤的寶石。
王齊也對進度重點關注,到彗星已經能在夜間隔著稀薄火山灰看到時,金蠍每天都在項目組盯幾個小時,隨時回報情況。
今天有好消息:“王,防護陣項目的一路防護模塊已經充能到可啟用的水平,道具店裡的人說如果隻防禦單方向的衝擊,應該問題不大。”
“應該?”這可不是好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