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工業革命,降低土地投資價值,加速土地兼並,最後把土地收歸國營……”
朱由檢轉身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提筆開始將自己的思路寫下。
一個更能緩解土地兼並的辦法出現在的朱由檢的麵前,那就是工業革命。
隻要讓大明踏入工業革命,那耕地作為生產資料的地位就會大大下降,沒有耕地的人被工業、服務業吸納,朱由檢也就不需要抑製土地兼並。
相反,到時候他還會鼓勵土地集中經營來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農業人口。
朱由檢仔細研究過宋代土地兼並過程,首先麵對宋代的土地兼並,北宋采取的辦法也是革新抑製。
然而,在土地兼並的大勢麵前,最先活不下去的,不是土地被兼並的人,而是土地沒被兼並的人……
不是說,豪強搶了農民的土地,農民活不下去了,於是農民就造反了。
而是說,朝廷本來向一百個農民收錢,結果後來有五十個農民連人帶地被免稅的大戶兼並了,那麼剩下的五十個人就要交過一百人份的。
隨著負擔加重,有些遭不住的農民又連人帶地投靠大戶,剩下人的負擔又繼續加重。
最後一些人被擠兌的沒轍了,就扔下土地去當流民,或者乾脆造反了。
到了這個時候,朝廷就跟篩子一樣,全身上下都是一堆“偷稅漏稅”的獨立王國。
你想管其中哪一個,其他人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阻止你。
對於造反的人來說,他們不是跟某一個大戶有矛盾,而是跟整個體係有矛盾。
端掉一個窩點杯水車薪,他們如果就此罷手的話,依然負擔沉重。
工業大革命是不能抑製土地兼並的,但它能緩解土地兼並,讓王朝過渡到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時代。
朱由檢記得他看過的書裡,其中有對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後關於土地兼並的資料。
大概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英國的近八成的土地長期掌握在大約四百個左右的豪門手中。
這肯定是反複兼了又兼的產物,雖然在兼並的過程中屢有騷亂發生,但從宏觀上來看,這些大地主長期都是英國的中堅力量。
後來還是因為世道變了,地主在和資本家的鬥爭中落了下風,朝廷開始向他們征收高額的遺產稅。
土地越多,交的稅越多,最後英國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才終於在二十世紀前後把大地主給肢解了。
所以單獨指望工業革命來緩解土地兼並是不可能的,工業革命隻能是增加就業崗位,讓流民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流民有了機會就不會爆發動亂,朝廷就能得到喘息的機會,繼而慢慢對士紳豪強下手。
隻是大明現在的局麵很尷尬,首先英國土地私有製,所有可以收取遺產稅。
大明雖然也是私有製,但目前八億多畝土地裡,有近兩億畝是公有製。
在這種局麵下,大明單獨的效仿後世,或者單獨的效仿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都是不可取的。
朱由檢可以效仿英國,承認土地私有製,但他本質上還是想將所有土地收歸國有,禁止土地在市場流通。
土地禁止流通,必然會讓一些農民無法通過賣地來前往城鎮從商,開辟致富的新道路。
但土地禁止流通,變相也是在保護農民,哪怕對方進城失敗,村裡還有土地供對方養家糊口。
隻是……
寫到這裡,朱由檢的筆頓了頓。
他很清楚,工業革命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工業革命會刺激資本市場,最後把資本這頭野獸釋放出來。
左邊是士紳豪強,右邊是資本家,朱由檢站在中間,左右為難。
他很清楚,眼下的大明,實際上正在努力踏進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舞台,並且由於之前的積攢,大明一旦踏入這個舞台,就會直接達到巔峰。
當然,大明太大,人口也太多,因此大明一個朝廷的工業革命,實際上就堪比一個大洲的工業革命。
這樣大的體量,注定了自耕農是無法一次性消失太多的,所以朱由檢需要兩樣東西。
穩定、需求……
穩定的國內政治局麵,國內外市場的商品需求,人工需求。
隻走內需,在天災環境下拉動大基建是可以緩解土地兼並,養活饑民的,這點從貪官汙吏都要對“以工代賑”的銀子下手就能看出。
“以工代賑”是饑民們最後的一條活路,這條路被堵死了,那就隻有賣地求生了。
隻可惜“以工代賑”需要海量的錢糧,而這筆錢糧,朱由檢累死累活的從國內和海外收集,結果投入下去後還要被一群吸血蟲吃掉大半。
這群人吃了大半錢糧還不滿足,還要和地方士紳聯合來吃掉百姓的田地。
就這點就決定了,不管朱由檢怎麼做,反腐都要繼續,而孫傳庭的巡撫之路也要繼續下去。
朱由檢之所有暫時沒有作為,是他在等一個機會。
他在等第四代蒸汽機,也在等黃龍給大明開拓的第二市場。
隻要這兩個東西一起出現,內需外需就會共同被拉動,一個占據眼下世界人口二分之一的巨大經濟閉環就會形成。
到時候不管是貨幣改製,還是安撫流民,降低耕地作為生產資料的地位,大明都會得心應手。
工業革命爆發之後,東西方貿易順差就會越來越大。
同樣的一筆銀子,玩貿易順差可以賺取數倍利潤,玩土地隻能收獲微薄。
到時候隻要按奈不住的大士紳下海從商成為資本,那剩下一些實力弱的士紳豪強,朱由檢收拾起來就輕鬆多了。
不過收拾了士紳豪強,卻會招惹出一頭更為貪婪的資本,這到底值不值得,需要朱由檢自己來衡量。
他在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甚至連一個效仿對象都沒有。
他的身份首先是大明的齊王,其次才是大明執政者之一,然後才是大明百姓。
他得維持大明統治的同時進行改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局勢玩脫,把自己玩死。
當然,他也可以一直反腐來追求穩定,但反腐也有代價,也需要替罪羔羊。
用孫傳庭來做替罪羔羊,這種事情他做不出來。
漸漸地,朱由檢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寫下去了。
製衡他的東西太多,他方方麵麵都得考慮到,不然一子落錯就是滿盤皆輸。
“還是得創造出一批缺少生產資料的人,利用他們驅趕大的士紳,最後再對弱小的士紳豪強動手。”
朱由檢將寫了一半的文冊合上,拿著走到了火爐旁,將寫了一個時辰的這本文冊給丟到了火爐之中。
“基礎教育必須得推動,孫傳庭需要一群幫手……”
火光在他臉上照耀,飄忽不定,他也大概摸索出一條道路。
“殿下!”
這個時候,拿著文冊的陸文昭走進了承運殿,朱由檢側過身子看向他,而他也作揖道:
“殿下、天竺的市場需求都在這裡了。”
他說著,將文冊雙手呈上,而朱由檢也接過了文冊,籠統的看了一遍。
總的來說,天竺的人口市場放在那裡,實際上隻要調查清楚莫臥兒各大城池的商品需求,就能大概判斷出該地需要的商品。
隻要是人,實際上都牽扯到“衣食住行”四個行為上。
衣服不用多說,南場織造局就是專門織造布匹的。
之所以織造局的規模沒有擴大來搶占大明國內市場,是因為江南的民間家庭作坊還需要這一份收入。
在國內朱由檢需要顧慮,但在國外就不用了。
天竺的白布是一匹折色五百文,而大明的白布是兩百文,這其中的利潤足以換回許多金銀。
食物這一點上,首先食鹽和醋、米麥、糖、肉類等各種食用的東西裡,米麥大明是不可能出口的,鹽作為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朱由檢也不準備和諸藩競爭,而是選擇合作的方式。
剩下的醋、糖、酒、茶不用多說,它們和布匹將是大明對外出口的主力商品。
這幾個東西了,除了醋沒有那麼強勢以外,其它四項放在哪個國家都是必需品。
這四種商品能惠及的不是一家一戶,而是數百萬家,數百萬戶。
經濟布局必須要開始了,黃龍拿下南亞大半市場也就是兩三年的時間。
種桑養蠶,種植甘蔗,培育茶樹,這三個惠及自耕農的政策必須推行。
甘蔗在舊港種植是最好的,但大明需要舊港來作為緩解土地兼並,向國內補給糧食的基地。
把甘蔗放在廣西是不錯的行為,廣西的人口不算稠密,全省不過三百餘萬人,況且今年開始廣西的旱情開始衰退,不出意外,未來十年都不會再遭遇大旱。
西南有了四川和交趾兩個產糧基地,在廣西建設榨糖工場是不錯的建設。
當然、選擇在廣西,也是因為此地的地方豪強早就被朱由檢給解決了,更容易安插朝廷支柱性產業。
至於茶場,基本可以說囊括了長江以南的各個省份,需要做的就是擴大規模。
北方重工業,南方輕工業,這個配置是不錯的,礦石源源不斷的從海外運來,也不會損害北方自身的資源,除了山西和陝西的煤礦。
把各大士紳往南亞趕,不僅能促進文化,還能開采礦產,用南亞的資源從東籲一直往內地發展。
不過,這麼做的前提是國內的工價必須跟上。
因此朱由檢合上了文冊,沉吟片刻後便開口道:
“今年下發告示,廣西種植甘蔗的田地免賦稅,皇店收取甘蔗的價格從一文一斤,漲到三文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