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讓曹化淳敲了敲算盤,他先計算了成本說道:“南方兩千萬石米麥的成本是七千萬兩,田賦糧如果就地售出能獲利四千四百六十餘萬兩。”
“加上運費,支出約一億一千七百萬兩左右,火耗過後,運抵地方的兩億三千萬石米麥,價格最少得按照每石五百一十文售出。”
“隻是殿下,這個價格肯定會讓民間糧商不願意再購糧售往災區,況且朝廷也需要用銀子。”
“因此奴婢提議,按照災區現有米價的八成售出糧食。”
“這麼一來,國朝能獲利兩千八百餘萬兩銀子,補足各衙門的積欠後,還剩二千三百餘萬兩。”
曹化淳給朱由檢算了一筆賬,尤其提醒了糧食不能賤賣。
說到底朝廷的米價是“平抑”,而不是“賤賣”。
按照收支平衡來說,他們可以把每石米按照五百一十文的價格售出,但這麼一來,民間許多糧食商人就要麵臨破產了。
他們可沒有皇店那麼強大的收糧渠道,他們的成本價也比皇店的要高,因此按照災區市價八成販賣糧食,商人可以小賺一筆,百姓也能吃到糧食。
一旦後續朝廷沒有能力運糧,民間商人沒有虧本的情況下,他們也會自發運糧前往災區販賣。
因此,大明朝的糧食不管成本多少,隻能按照當地糧價的八成販賣。
例如眼下山西米價八百文每石,皇店就隻能降到六百四十文每石。
再繼續降下去,那就會讓眾多糧商破產了。
這個道理,朱由檢也是知道的,甚至他也知道,最能及時止損的辦法,實際上是把山西百姓遷移到四百萬以下,甚至可以低到山西耕地十分之一的人口。
隻是他能這麼想,卻不能這麼做。
強製移民和主動移民是兩個概念,主動移民的人很少會跑,但強製移民的人大多數都會跑,除非朝廷能拿得出實質性的福利。
例如像麓川、舊港一樣,百姓過去就發熟田二十畝。
如果不能這麼做,那即便朱由檢把生田的數量提高到百畝一人也不會有多少百姓敢去,隻有餓到急紅了眼主動遷移的人會去。
強製移民的結果是什麼,看看明初洪武、建文、永樂移民就明白了。
近半個世紀的移民,結果留下的人隻有不到移民的二分之一,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更何況,現在朱由檢根本拿不出太多的糧食來強製移民。
“按照你的意思辦吧,另外百官武將的俸祿,全部發到存折上去。”
朱由檢準備用存折來延緩時間,儘管他可以動用銀行之中的存銀,但非到萬不得已,他不會那麼做。
“眼下銀行的存折發了多少份,存銀有多少?”
朱由檢對曹化淳詢問,曹化淳卻看向了王承恩,王承恩則是翻了翻文冊,過了片刻作揖道:
“國朝下發存折七百七十六萬九千餘本,戶籍本三千二百一十九萬餘本,銀行內存銀七千九百三十七萬六千餘兩。”
銀行的存銀不多,朱由檢並不覺得奇怪,哪怕銀行已經運行好幾年了,但說到底需要異地用銀子的,大部分都是商賈。
至於士紳和百官,他們才不會將銀子全部存到銀行裡,不然哪天被抄家就真的完蛋了。
最後的百姓,由於沒有出遠門的需求,加上大明銀行沒有存款利息,因此他們更不可能存款,或者說眼下的局勢,百姓手裡也沒有太多銀子。
不過不管怎麼管所,按照銀行的銀兩規模,隻要不發生大量的擠兌,大明完全可以調動其中十分之一的銀子來使用,來年再補上。
如果火車通了各地,那這個標準還能增加,不過那已經是之後的事情了。
“眼下諸藩的情況如何?”朱由檢轉頭詢問起了陸文昭,畢竟情報這塊他負責。
對於朱由檢的詢問,陸文昭腦中快速過了一遍這些天自己看過的情報,緊接著整理說道:
“眼下,有實力的諸藩目前存在印度廝當,而利未亞的諸藩雖然已經開始就藩,但大部分藩王隻派出了先遣隊,規模不超過一營兵馬。”
“就藩利未亞的諸藩心裡應該是有顧慮的,按照時間來說,他們所派出的先遣隊已經抵達了各國在利未亞的藩地。”
陸文昭先是籠統的解釋了一些目前諸藩的格局,然後才細細說道:
“目前印度廝當的諸藩們施行的政策都和國朝新政類似,而國朝也在當地開辦官學,派任官員。”
“國朝派過去的官員,占據印度廝當諸藩國官員總數的三成,約九萬人。”
“廟堂上,藩王們還需要依仗國朝官員來治國,目前印度廝當諸藩國分為藩王、世子、文官、武官、國民、土民等階級。”
“至天啟十五年六月三十日癸卯,諸藩麾下的國民合計三十七萬九千四百三十七人,土民三千二百餘萬人。”
“諸藩掌握的耕地麵積約兩億七千餘萬畝,產糧約四億五千餘萬石,不過當地賦稅是土民十賦三,因此諸藩歲入田賦糧約一億三千五百餘萬石。”
“這些糧食,每年賣給皇店的有大約五千萬石,價格按照每石二百文出售。”
“自天啟十二年麓川平定後,麓川興起飼料廠,皇店從印度廝當購買的糧食在麓川製成飼料後賣往各地,飼料每石二百五十文。”
“此外,諸藩還對波斯、魯密(奧斯曼)等國售出糧食,數量在八百萬石左右,規模不大,諸藩沒有皇店的遠洋貿易能力。”
說到這裡,陸文昭緩了一口氣,緊接著看了看臉色毫無變化的朱由檢後,他才繼續說道:
“眼下,諸藩合計有八十營兵力,合計有二十四萬兵馬,其中有二十六營兵馬歸小西洋監察使司統轄,負責抵禦諸藩北方的南虜。”
“這些兵馬的軍餉和支出占據諸藩五成以上賦稅,,其中二十四萬兵馬裡,有七萬是國朝的營兵,屬於他們自己的隻有不到十七萬。”
“近些年來,隨著國朝移民不斷,並且移民的大部分都是國朝內部的孤家男丁,因此十七萬軍隊除了有兩萬歸化倭兵外,其餘十五萬皆是國民兵。”
“這十七萬兵馬中,裝備了國朝退役的六萬三千餘隻步銃、九百二十七門燕山五斤炮。”
“按照諸藩眼下的賦稅和采進速度,大約天啟十八年左右,這十七萬軍隊可以全部列裝步銃,外加三千門左右的燕山五斤炮。”
“唯一的缺點,就是諸藩在統籌能力上不行,大小上百藩國,能統兵超過一萬的將領屈指可數。”
陸文昭將一個大概的印度廝當告訴了朱由檢他們,朱由檢聞言則是沒有放在心上。
二十四萬兵力雖然多,但其中隻有十七萬屬於諸藩。
哪怕他們能在明軍撤離後,繼續募兵至二十四萬,對於大明來說也算不得什麼威脅,隻需要選偏將一位,帶兵三萬就能橫掃印度廝當,包括北部的莫臥兒。
這還隻是軍事上,從政治上來說,出身大明的官員注定了會在諸國占據一席之地,尤其是當官學學子開始參加恩科之後。
試想一下,每年數百萬接受過小學、中學教育的學子去競爭那隻有五六萬名額的官職,可以說每個人都是百裡挑一。
對於在印度廝當時“小族淩大族”的藩王們來說,又有能力,還是同族的學子們可以說是他們極力要拉攏的對象。
這群接受了大明教育的人去了諸國,自然也會鞏固大明的宗藩體係。
軍事和政治都如此,經濟就更不用多說。
眼下諸國的財政收入,有超過三分之一是來自糧食出口,而糧食出口裡,大明又占據了十分之九的貿易額。
如果諸國反水,大明隻需要中斷一年貿易,就能讓藩國對內欠餉一年。
諸藩之中,唯一有實力獨立於大明之外的,便是朱由檢的齊藩。
可問題在於,相比齊藩的疆域,疆域上的人口增長速度會很慢,齊藩根本沒有什麼對外征戰的需求。
就拿土地來說,齊藩理論上的就藩地是整個美洲,而美洲麵積是四千二百多萬平方公裡,幾乎能追平亞洲。
拿眼下的生產力來說,亞洲土地上的人口在現有生產力下,數量大概是兩億五千萬到三億人。
如果把不適合人類生存的青藏高原、沙漠、戈壁灘除去,那亞洲的可用麵積也不比齊國大多少。
眼下的亞洲可生活三億人,那齊國隻要齊國不斷開發,它的疆域上最少能以現在的生產力來生存三億人。
進入工業時代後,齊國最大能開墾五十幾億畝耕地。
五十幾億畝耕地,對於齊國來說,哪怕給朱由檢二十一世紀的農業技術和科技,想要全部開發出來,需要的時間也是以十年來計算的。
這還隻是耕地,還有礦產、石油等重要資源沒算上。
就算朱由檢就藩之後,齊國人口能在他死前達到兩千萬人,這兩千萬人想要繁衍的占據整個齊國疆域,也需要在生育率不變的情況下努力上百年,乃至數百年。
屆時,大明還在不在都成問題,況且隔著兩大洋,齊國頂多遠程乾預一下歐洲和利未亞的戰事,想要跨越大洋和大明爭鋒,那可謂癡人說夢。
朱由檢給齊國的定位就是,不被鎖脖子、但屬於地緣政治邊緣的國家。
想到美洲的地勢,朱由檢抬頭看向了陸文昭:“說說利未亞的事情吧,諸藩的先遣隊如何了?”
“這……”陸文昭麵露難色,隻能作揖道:“上次消息送來是半年前,按照時間來說,最少還需要一個月,才能知道利未亞諸藩先遣隊的情況。”
“不僅是先遣隊,連南昆侖監察使司的情況如何,也需要一個月後才能知道。”
陸文昭說出了大明疆域過大的不便,對此朱由檢略微皺眉,但也沒有抱怨什麼,隻是交代道:
“有消息立馬通知我,另外西域那邊的事情也盯緊一點,這幾年國朝遭遇天災**,京嘉鐵路尚未修好,先讓虎墩兔在西域唱唱戲,過幾年再收拾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