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不曾想他剛說完,孫可望便作揖搖頭道:
“下官還是想要去安西,最好是貧苦一點的地方。”
孫可望心裡清楚,朱慈燃和齊王一樣,注重真功實績。
因此如果他去了偏僻的地方,朱慈燃也不會忘記他,而他取得的功績也能說服朝中官員。
他有自己的算盤,而麵對他的算盤,朱慈燃則是略微皺眉,隨後才歎了一口氣:
“既然伱執意要求,那你就先去安西鄯善(若羌)吧。”
“那裡雖然在漢唐時還比較繁華,但北虜西征過後便空無一人,前些日子有三百戶百姓剛剛在那裡落腳,能不能發展起來就看你了。”
說到這裡,朱慈燃還著重說道:
“孤可不會對你過多關心,這是你自己選的。”
“謝殿下……”聽到自己分配到了鄯善縣,孫可望雖然麵上不露山水,但心裡卻十分高興。
他清楚鄯善縣的優點與缺點,人少,距離安西主要重鎮比較遠,但境內有且末河和諸多河流流過。
隻要他好好開發當地的水利,鄯善一縣養三萬百姓不成問題。
因此在謝恩之後,孫可望便作揖退出了春和宮。
隻是在他走後,麵對他前麵的提議,朱慈燃想到了自己所見的山西百姓。
大旱都不走,唯獨真的沒飯吃了他們才會走。
如果百姓的“劣根”真的是這樣,那孫可望的辦法也不是不可以。
“殿下,孫主薄的建議可以采取,不過需要先問問齊王殿下。”
孫傳庭在朱慈燃開口前提前開口,顯然他知道朱慈燃已經心動了。
其實不僅僅是朱慈燃,便是孫傳庭都是心動的。
說來說去,如果錢糧充足,那在天啟十四年的時候,把北方一半百姓遷移關外,那現在北方的旱情根本就不是問題。
現在過去那麼多年,北方除山陝、山河、北直隸外,其它北方八省人口不過九百餘萬。
算下來,從天啟七年開始遷移到現在,十二年時間才遷移九百萬,說到底還是因為一開始的朱由檢太愛民。
後來他也認識到這個問題,下了一把“狠心”,但比起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他那點改變,根本稱不上狠心。
最少他還要保證百姓不會餓死,關鍵時刻還是會平抑糧價。
但到了孫可望、朱慈燃這裡,他們就是要用饑餓把人趕去西域和關外。
孫傳庭的年紀放在這裡,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完全理想的人了。
在烏斯藏的那麼多年,他早就反思過為什麼大旱一來就拖垮大明的問題。
說到底,還是齊王心太善。
換做太祖高皇帝,早就把人綁著,強行遷移去當地了。
哪怕有逃跑的,哪怕十個人跑了三個人,但隻要遷移的人數夠多,留下來的人也能鞏固大明在當地的統治。
朱慈燃、孫可望還算是學了朱由檢講究的“自願”現象,想用饑餓先把百姓“自願”逼過去。
用這種辦法,即便百姓還是會遷移回原籍,但不至於像洪武年間的逃亡率33%那麼誇張。
因此,朱慈燃很快擬定好了大體的方向,隨後將奏疏發往了齊王府。
等奏疏送到齊王府,朱由檢打開看過之後,他第一時間便沉默了。
朱慈燃準備取消平抑糧價和粥場的政策,將粥場設置在遷移西域和單於、東海、漠東三省的火車上,專門用一節火車來作為廚房熬粥。
也就是說,饑民隻有上了火車才有粥喝。
這樣的政策下,朱由檢不難想象,北方糧價會漲到什麼樣的天價,有多少百姓會因為吃不起飯而遷移。
可是他也無法不承認,這樣的政策要比他的遷移政策管用太多。
因此麵對這份奏疏,朱由檢抬頭對送奏疏來的劉順說道:
“奏疏沒有太大問題,可以下批,但注意百姓的溫飽問題,要第一時間讓上車的百姓有粥喝,不要把人餓死。”
“另外,火車班次要準備的足夠多,火車速度可以慢,但車次要夠多。”
“是!”劉順作揖應下,隨後便拿著奏疏退出了承運殿。
看著他的背影,朱由檢深吸一口氣:“我這侄子,做的比我好多了。”
“殿下……”旁邊的王承恩聞言有些不忍:
“並非您做不好,隻是您對百姓太心善了。”
“心善……”朱由檢輕笑,有些自嘲:
“心善也沒用,解決不了百姓吃飯的問題。”
“隻希望日後史書上,彆記載我婦人之仁便好。”說罷,朱由檢看向角落。
隻見在那角落,一名十六七歲的官員正在記錄朱由檢的一言一行。
曾經那個老邁的起居注官已經去世,他的孫子繼承了他的官職和工作。
以他的年紀,不出意外的話,他會記載下朱由檢的這一生。
朱由檢在後世的評價如何,全憑他手中的那一支筆。
朱由檢靠在了椅子上,他心態已經平穩了,現在的已經沒有太多事做。
現在他隻等朱慈燃成長起來,等齊國有百萬之民,他就可以前往齊國就藩了。
屆時,許多事情就再也與他無關了。
他摸了摸自己下巴的胡茬,這才意識到自己這一世也活快到三十歲的年紀了。
崇禎在三十四歲自縊,不知道他朱由檢又能活到幾歲。
想到這裡,朱由檢起身準備出去走走,而與此同時,朱慈燃下達的聖旨卻讓整個京城都震動了起來。
百官和各部衙門看著那聖旨,都不免有些佩服朱慈燃的果決。
同時,他們也紛紛下發了關於他們各部衙門的相關政策與旨意。
首先便是兵部的兵馬司開始張貼告示,訴說了明年六月斷絕一切前往關外、西域各省的遷移通道,朝廷不再自掏腰包為百姓遷移。
其次便是皇店,遷移司也紛紛開始張貼。
宣傳搞定後,便是戶部的常平倉糧開始停止放出。
由於有了火車,因此除了福建、廣西這些沒有火車的省份傳遞消息較慢外,其它各省都在不到十天內得知了新政的內容。
隻是半個月的時間,遷移安西、北庭、單於、漠東、東海等五省的人口驟然增多。
從一開始的一天六百多,到後來的一天三千多,遷移的人口平白增長了五倍。
當然,其中三分之二的百姓都是遷移去單於和漠東、東海等省份的,隻有三分之一是要去西域的。
可即便是三分之一,那也是每天一千多人,一個月便是三萬人。
這一個月的效果,比之前三個月的效果還好。
不僅如此,伴隨著常平倉糧食開始停止放出,南直隸、和山東、湖廣大部分地方的糧食都開始漲價。
糧食的漲價,逼迫著許多居住在城市的窮苦百姓遷移,遷移五省的人口進一步開始增加。
到臘月十五的時候,一天遷移的人口甚至達到了五千四百人。
“不愧是我兒子!”
南京皇宮外廷的奉天殿(皇極殿)麵前,當朱由校開朗一笑時,他此刻正穿著一身乾活的粗布麻衣,站在奉天殿的工地上,手裡正拿著遷移司送來的好消息。
“不錯不錯,燃哥兒總算和我有些相似了。”
拿著手裡的奏疏,皮膚黑了不少,人消瘦不少的朱由校滿意的不斷點頭。
老實說,自家兒子在今年的監國之舉,如果不是朱由校確定他是自己兒子,他都會懷疑自家兒子實際上是自家弟弟的兒子了。
現在看來,自家兒子和自己隻是理念不同,性格上還是比較相近的。
這麼想著,朱由校把奏疏拿給了旁邊的魏忠賢,然後看了一眼正在搭建的奉天殿,他滿意的點了點頭:
“遷移這事情做的不錯,賞些東西給東宮,大伴你再替我寫一份手書去誇獎一下這小子吧。”
“奴婢令旨……”聽到朱由校的話,魏忠賢作揖應下,隨後又抬頭猶豫道:
“萬歲,太子殿下此舉雖然不錯,但如果常平倉糧不發,那江南三省的士紳官員恐怕會有所不滿……”
“不滿?”朱由校轉頭看向魏忠賢,輕笑道:“朕不如弟弟,朕承認,可朕終歸還是皇帝。”
“他們在江南,朕也在,他們若是不滿,便都上疏給朕好了!”
“遷移之事不容更改,有違者,阻礙者,皆流放嶺北牧羊!”
朱由校拿出了皇帝的架子,這讓有了主心骨的魏忠賢鬆了一口氣。
他作揖之後轉身離去,準備去好好操辦這件事情。
至於朱由校,他則是帶領著三百多名工匠力夫,一點點的將洪武年間的奉天殿給搭建了起來,看樣子樂在其中,不亦樂乎……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