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告訴他”,嘉靖的話愈發直白:“顯然對此事的渴望,已經超出了理智:“他認不認錯,不切關係到他一人一家,那些關在牢裡的言官,朕暫時還沒收拾他們,隻要他認錯,這些人朕都不予追究;否則,每人廷杖八十,能剩下幾個,就看造化了。”說著有些凶狠的看沈默一眼道:“還有你,也彆以為自己安枕無憂了!”
“微臣知道了……”沈默又輕聲應下。
“唉……”見他答應了,嘉靖歎口氣,語氣軟化道:“你須對他講清楚,朕今病久、安能視事?讓他莫要道聽途說,誤會了朕。”這話也是實話、也是屁話,因為這幾年嘉靖確實病得不輕,國事儘托付於徐階,但幾年前,十幾年前,皇帝可沒病吧?還不是一樣怠政修玄?
但皇帝這近似懇求的語氣,讓沈默心中竟有些酸澀,雖然早就盼著這!天,可畢竟是一代極聰明剛恢的帝王,竟讓個臣子逼到這份上,實在是讓人不能不心生感慨……
可當離開大殿,讓冷風一吹,沈默打個激靈,就不管皇帝的心情,隻為自己傷神了……
很顯然,嘉靖被海瑞這一通極諫,加上疾病纏身,估計是不再相信修煉長生的鬼話了。一旦正視現實,顯然要考慮身後的光景了……嘉靖應該也知道,自己這些年人事兒沒乾多少,評價不會太高,加上海瑞亙古未有的一通臭罵,皇帝自知有淪為千古笑柄的危險。
再說海瑞這篇奏疏,也著實太過驚人,即使沈默看來,也隻能說是,可見一片赤子之心,但無論如何,話不是這麼個說法。,嘉靖是矜高的人,這輩子沒被人指著鼻子痛斥過,又不會蠢到象玄燁他爹對陸生楠那樣,專門寫文章一一駁斥。要不出了這口氣,結果肯定窩囊死。
就像嘉靖所說,殺了海瑞,隻能成全他比乾的名聲,那皇帝可就跟紂王畫上等號了,這是嘉靖萬萬不能接受的,他一定要海瑞認這個錯,才能挽回一敗塗地的聖名……
可海瑞能低這個頭嗎?沈默雖然還沒嘗試,卻也知道絕不可能一一若有一絲動搖,他就不是海剛崢了。
所以皇帝的任務,注定是無法完成的,但聖旨如山,豈容他討價還價,所以明知是完不成,也得乖乖去做。
在提刑司太監的陪伴下,沈默離開西苑,來到禁門前,他婉拒了宮裡提供的轎子,登上了依然候在那裡的馬車。
一上車,沈明臣便黑著臉告訴他三個不怎麼好的消息:第一,京城戒卅嚴,九門緊閉,不放任何人進出!第二,皇帝急召三邊總督楊博火速回京;第三,就在剛才,裕王將請求發落的奏疏遞上後,便關閉王府大門,不放任何人進去。
頭一個和末一個消息,沈默都有心理準備,但中間一個對他的震動實在太大,沉默半天,方才喃喃道:“竟這時候把楊博調回和……
餘寅低聲道:“楊博此人文武雙全、心機深沉,年輕時便名震四海,幾十年來在朝則居兵部、出外則鎮方麵,在軍方的威望之高,當世無人可和……尤其是九邊的軍隊,還有京城的禁軍,都曾經是他的麾下,門生故將極多,其勢力之於軍方,正如徐閣老之於文臣,都是執牛耳的大佬。”餘寅是天生的幕僚,什麼時候該多說、該少說、不該說,拎得清清楚楚。
“是啊”,提起楊博來,沈明臣也是一肚子話:“當年他隨翟閣老巡邊時,我曾見過他一麵,的確是百年一見的人傑,不僅聰明絕頂,而且沉穩練達,且膽氣頗豪……若是生在亂世,必是一方豪雄。”
沈默登時想起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來了,好麼,越說越玄乎,把姓楊的比成曹孟德了。
但這樣的評價,出自兩大謀士之口,足以讓沈默重視起和……其實不用他們說,沈默也不可能小覷了楊某人,畢竟是徐閣老推崇的能臣、是山西幫的靈魂人物、更是嘉靖在感到威脅時,首先想起的人物
在這種時候,這樣的人物回到北京,又會對局勢,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分割——
帶著晚霞上路了,悲催的和尚,要飛四個多小時,才能到南寧,抵達時已是子時末了,距酒店還有40公裡,人生地不熟,呃……
附759-3章作者的話
因為馬上就要去參加年會(05號),把結婚的被子拉回來,所以這五六天裡,幾乎沒時間寫字,為了保證不斷更,接下來兩天必須存稿了,暫且一天發三千字吧……下半個月補償給大家。(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