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鄴城十裡,曹操邀出迎的荀彧登車。
荀彧一板一眼道:“累。”
“國主不在,諸事難定,各州府與臣一樣,戰戰兢兢,唯恐出錯,常熬夜理事,以勤補拙。”
還有心思換著法的勸朕少外出,看來是沒累著……曹操暗忖。
“我大魏十三州,諸事若離開朕,便無法正常運轉,想發展可就難了。”
“有文若你,奉孝,公達等人在,朕縱然外出,也是放心的。”
“文若你熟讀史書,可見過古今有哪些君臣,能如此相互信重?
皇帝出征時,能放心用臣屬理國,而臣屬又能讓後方穩固,從沒有過變動。”
“文若你們幾個,都將被寫進史書,為後世所銘記。”
荀彧在心裡翻白眼。
他剛才的話,是想勸誡曹操,減少外出,從側麵突顯皇帝的重要性,是一種很高端的馬屁。
也是另一種表達忠誠的方式。
曹操卻是坦然自誇,把他自己的外出,說成是明君的一種表現,體現了君臣間的情誼。
又鼓勵荀彧,繼續埋頭苦乾,青史留名就在眼前了。
像他這種能臣,就該多分擔。
關鍵是還遇上了曹操這種願信任他的明主,不儘展所長,還等什麼?
曹操把外出打仗,說的光明正大,理所當然。
荀彧還得謝他,是他的寬宏,經常撂挑子,給了荀彧名垂青史的機會。
荀彧被噎的往下咽了咽唾沫。
“朕去河西,再從西域到達邊關,迢迢萬裡,往來以快馬疾行,單程的路途耗時,亦要近兩月。”
曹操:“朕欲效仿大秦,修一條東西直道,便於通行,你覺得眼下時機可還合適?”
當下的大魏內部,百業待興。
修直道當然是好事,但人力物力吃緊,急需處理的事太多,就要有一個優先的順序安排。
荀彧總掌內務,對這方麵,比曹操更熟悉。
“南北修河渠,東西修直道,軍事,商事都會因此受益。當排在諸事之前,臣稍後就讓誌才,長文去主持勘測,有了結果,便報給陛下。”荀彧說。
此時王駕接近鄴城。
官道兩旁,站滿了簇擁相迎的人。
身形瘦高的扶餘王簡位居,竟也在歡迎的人群裡。
簡位居身畔是前遼東太守,與其頗有交情的公孫度。
還有幾個曹魏,扶餘的臣屬。
護持曹操回來的隊伍,包括從西域北返輪休的部分兵馬,人數不少。
三月的天氣還很冷,寒風呼嘯。
從遠處看,曹魏大軍的旌旗,迎風招展。
軍伍百戰,兵鋒自盛。
當曹操的車駕靠近。
其親軍宿衛,重騎百餘,所有人的甲胄上,都能看見致密的創痕,刀兵槍矛所留,寫滿了征戰的‘功勳’。
“據西邊行商回來的人說,陛下親征,我大魏的虎騎重甲和輕騎豹軍,一日便破了烏孫國的都城。”
“我還聽說,陛下這支親軍,從建成以後,從沒出現過戰鬥減員!”
“你看他們的甲胄,防衛可有多厚……”
簡位居耳朵微聳,將隨風飄來的一些議論聲,聽得清清楚楚。
一支隊伍,征戰多年,而沒有戰鬥減員,其攻防能力有多強,可想而知。
“據說重騎的選拔標準,放在其他軍中,能夠為將?”
車駕內的曹操,也聽到了迎他的一些人,在談論重騎。
重騎這百多人,可以理解成後世的兵王,個人作戰都很厲害。
但他們不會統兵,為將卻不合適。
曹操入城,回到銅雀台,便準備接見諸多外使。
其中又以扶餘之主簡位居,排在各方來使,等候召見的人當中的第一位。
他畢竟是一方之主,擁騎兵數萬的扶餘王。
曹操先回內宅,看了看妃嬪和兒女。
當他回到前殿的書房,便見到一個靚麗的身影,穿著胭脂色長裙,與衣裙同色的短靴,嬌小玲瓏,隨著裙裾的搖曳,隱然可見。
見曹操進來,那身影翩然回身,巧笑執禮,正是甄宓。
十八歲的少女,出落的嬌美絕倫,好看的像是會發光,已有了傾城之姿。
曹老板外出半年,重見他的甄宓,驚喜交集,低喚道:
“陛下。”
倆個交談幾句,知曹操有正事,甄宓便告退離開。
下午申時初,陽光斜照進來。
荀彧,荀攸,郭嘉,戲誌才,留守的幾個文武,相繼進來。
而後是扶餘王簡位居,在四名扶餘隨員的伴同下,走入書房。
隨行的還有公孫度父子。
曹操以單手搭在麵前的桌案上,打量簡位居。
這位扶餘王四十多歲,身形瘦高,穿褐綠色的長袍,腰圍玉帶,長臉,麵容精悍,顴骨很高。
簡位居進來後,以臣屬之禮覲見,跪伏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