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這會兒已經議論開了,宋代是民間社會文化的繁榮期,相對應的,了解國家大事,並對此發表評論看法,也成為了民間的重要“娛樂手段”。
鍵政嘛,早已有之。
張巡沒有坐下來聽眾人的議論,鄉野議論的再是熱烈屁用沒有的,上頭又不聽。趙禥會聽嗎?賈似道會聽嗎?謝太後會聽嗎?
很顯然都不會啊,這又不是舊社會了,有了冤情到華表上麵去寫下來,朝廷好賴給你一個說法的年代。
那年頭,三皇五帝還得各部落首領和國人們共同擁戴呢,你要是國人,選大禹的時候你還能投一票呢。
現在選太子,選皇帝,伱能投一票?
倒是有人瞧見了張巡,就大聲問張巡,朝廷有沒有什麼詔命下來?你張二郎是不是馬上也要起兵勤王?
全憑官家吩咐好吧,官家讓我乾啥我就乾啥。現在嘛,還是保境安民為要,襄陽離常州不下千裡,遠著呢。
南宋曆史上襄陽也不是沒有失陷過,還不是被孟拱收複了。有這樣的先例在,許多一般的老百姓或許覺得局麵也沒有特彆的敗壞,半壁尚且完全,選拔良將帶兵去收複襄陽就得了。
要不怎麼擱大街上,就堂而皇之的問張巡起不起兵。
還挺平靜來著,很有幾分“鬆弛感”。
關心國家大事是好事,生活有鬆弛感也是好事,但是這兩者同時表現在一個人身上,恐怕不是什麼好事吧。戰火現在雖然還在千裡之外,可是距離常州也並不遙遠了。
不出意外的話,現在以劉整為首的南方降將,正在積極的向忽必烈上書,請求趁此良機,迅速滅宋,完全統一全國的大業。
包括剛剛投降的呂文煥,也奉表文去大都,向元朝廷講述滅宋的方略。甚至還主動請纓,表示自己可以出麵招撫沿江諸鎮。
呂文煥如果隻是投降,那也沒什麼好說的,外援斷絕,力儘投降,可以理解。但是投降後積極的為元朝廷賣命,這可不就遺臭萬年了嘛。
哪怕拿著忽必烈的賞賜,回家做富家翁,這曆史上的罵名也不會這麼重。
算了算了,張巡自己也打著投降的主意,五十步笑什麼一百步呢。還是加緊籌備各項物資,為將來打算吧。
家裡的氣氛相比較於外頭,還是有些沉悶的。張母時不時就坐那兒長籲短歎的,原本在城內州學交遊的李讓也不去城裡了,每天在家跟著李大習練弓箭。
將來起了分歧,真不知道怎麼辦。
朝廷果不其然下達了號召天下諸師勤王的詔命,主要內容是要求各地的官紳軍將,招募義勇之師,能守原地自效的即給官憑,原有職銜的升轉三階。地方在任將校,則應當迅速帶兵前往行在,組織人馬。
在家賦閒已經超過十年,張巡的舅舅,也就是李讓的父親李株起複,受命擔任夔峽兩路策應使、知重慶府。朝命下達,立刻啟程,去往重慶選調川峽兵馬,策應荊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