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之後,今年的科舉就要開始了。
李承乾與老師,舅舅三人在東宮用了飯食。
期間小於菟時而出現,時而又離開,這孩子最近很活潑,兩歲大的他長得很快,他也就吃飯的時候能夠安靜一些。
飯後,李承乾與老師,還有舅舅站在承天門的城牆上,看著遠處朱雀門下,正在考試的一眾學子。
今年參加科舉的人報名的有上萬人,正式參加科舉的有九千餘人。
李承乾道:“有人說大唐立國二十餘年,將科舉興盛到這種地步,已是很了不得。”
房玄齡稍稍點頭。
長孫無忌低聲道:“殿下,有人擔心朝中頻繁科舉會導致朝中冗官嚴重。”
李承乾搖頭道:“舅舅,孤不這麼認為,大唐從戰亂中立足,正是需要官吏的時候,不管是從派往地方或者是治理邊疆,現在的朝堂太需要人手了。”
這場科舉要持續半個月,今年科舉的參與編寫的試題的考官也與以往一樣,需要軟禁到科舉揭榜的那天。
因這一次科舉,吏部對朝中官吏的調動還有安排,舅舅便先行離開了。
房玄齡才開口道:“聽聞太子殿下與蘇亶,鮮有走動?”
李承乾道:“每年過節有所走動,平日裡孤與他們家走得並不近。”
“嗯,身為儲君疏遠外戚是應該的,但處置了李元祥與李元嬰之後,殿下是需要安撫人心的。”
李承乾道:“多謝老師提醒。”
房玄齡又道:“這件事不用殿下出麵,讓宗室的人去武功蘇氏走動,期間安撫就好。”
一邊走在城牆上,李承乾揣著手道:“謝老師提醒。”
今天的科舉考試一直進行到黃昏時分,如果天氣好的話,中間沒有雨水,今年的科舉半月內可以結束。
倘若是遇到雨天就要延後了。
科舉與人口遷入成為了關中人口流動的主要動力,每一次科舉結束不管是及第還是落榜,都會有一部分人口留下來,現在能留下來的人越來越多了。
李承乾送著老師走到承天門下,又對殿前的侍衛吩咐道:“將這交給稚奴。”
侍衛雙手接過遊標卡尺,“喏。”
稚奴去見了杜荷,足可見他的心思。
杜荷也不是當年,現在他行事很謹慎,因此不會輕易點頭,就算是在經營上,他也不會輕易地許諾。
稚奴與他說的那些話,他都一五一十地告知了東宮。
弟弟的事業總是要支持的,但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來,突然去找杜荷,希望能夠得到杜荷的幫助,不指望他能夠做出多大的成就,不如先給他一把尺子。
一直到黃昏時分,今天的科舉結束了。
李慎忙碌地搬著一堆的木料,李治則是用著手中的這把新尺子,他用遊標卡尺量著一切能量的東西,銅製的尺子很沉。
用完之後,李治將尺子放入一個盒子中,好好保存起來,這種尺子十分精細,要是尺子中但凡有一些木屑,都要拆開修理,十分地麻煩。
“皇兄,你看。”
聞言,李治側目看去,便見到了張柬之就站在門外,昂首的模樣怎麼看著怎麼不爽利。
今天才是他參加科舉的第一天,好像對他來說,此刻的他已是進士榜首了一般。
張柬之站在門外,見到晉王殿下剛從庫房中出來,道:“在下,這一次多半要進士了。”
李治不屑一笑道:“是嗎?”
張柬之雙手背負,麵朝西沉的夕陽,故意沉著嗓音道:“那多半是的。”
“哎呀!”
話音剛落,張柬之就被晉王踹了一腳,發出一聲慘叫。
接連半月都是晴好天,六月初的這一天,科舉揭榜了。
當初張柬之有多麼地自信,現在的張柬之就有多麼落魄,他不停往口中灌著酒水。
這一次科舉及第的人有一千六百人,那名冊之上沒有張柬之的名字,他落榜了。
今天,李治的心情很好,甚至還送了狄仁傑一大筐的瓜果,都是從西域運送而來的。
李慎嚼著瓜道:“聽聞父皇就要回來了。”
李治道:“父皇到哪兒了?”
“姐說父皇到洛陽了,多半還要在洛陽留一段時日。”
李治的注意力依舊在失魂落魄的張柬之身上。
“慎弟啊。”
“嗯。”
李治道:“想來名儒的兒子也會科舉落榜,人生快事,莫過於此!”
狄仁傑附和道:“當吃瓜之。”
李慎道:“就該如此。”
父皇是打算回來了,但父皇又在洛陽滯留,六月過了中旬,也沒見要回來的意思,反倒是時常會讓人將旨意送來長安。
漠北大勝之後,朝臣的心情多少是平定了許多。
可現在父皇在洛陽滯留,這些朝臣又開始不消停了,紛紛開始數落當今的皇帝,隻顧在洛陽享樂。
朝臣們紛紛寫了奏章,希望東宮太子能夠將皇帝勸回來。
李承乾已習慣了處理諸多國事,如果說一個太子的實習期有一年之久,這一年的實習成果,也足夠向朝臣證明這個太子可以成為皇帝。
有些時候,過於擔憂自己的處境是不對的,隻會陷入無止境地內耗。
而眼下父皇出去遊玩一年,東宮太子什麼都不需要做,留在長安的官吏就會自覺地站在東宮這一頭,甚至責罵陛下與讚譽太子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李承乾陪著爺爺走在北苑,平日裡麗質與東陽就在這裡,而且北苑外還有一支娘子軍守衛著。
“爺爺,父皇現在的心情一定是很為難的吧。”
“唉……”李淵歎道:“你父皇多半要回來了,再不回來馬周都會勸諫你父皇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