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太祖故事,還複舊製_萬曆明君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萬曆明君 > 第203章 太祖故事,還複舊製

第203章 太祖故事,還複舊製(1 / 2)

萬曆七年,注定是喧鬨的一年。

這一年裡,沸反盈天這個詞,在天下間招搖過市走了一遍,從坊間到士林,從地方到朝堂,從文臣到武將,從皇宮到校場。

而今日的京城,最為轟動的事情,毫無疑問乃是有人聚兵謀逆,趁著皇帝出宮的時機,當街殺駕。

事情一發生,消息便以高府為旋渦中心,為驚濤駭浪所裹挾,猛然席卷開來。

權勢又宛如堤壩一般,過濾著消息的速度與精準,輕車熟路地逐級下放。

各衛指揮使、指揮同知,各營的遊、佐將軍,聽上去理應第一時間反應的武將,實際聽聞消息的時間,其實頗為靠後。

甚至於,彼輩上一刻才火急火燎地披甲整隊,焦急等待著救駕勤王的號令。

下一刻,誠意伯劉世延為皇帝親自製服,並命品級以上軍官前去校場觀刑的詔令,已然接踵而至。

一乾指揮使、指揮同知、各號將軍,不管心中如何做想,也隻得立刻遣散了麾下的兵丁,火速趕往大校場。

……

京營三大營的校場,都設在德勝門與安定門外(今校場口街、西營房胡同一帶),而大校場,指的是萬曆五年,皇帝應顧寰所請,開設在南城宣武門外的將軍校場。

凡有大事,譬如京營戎政府換防點將、發放賞賜、測試新型火器、抑或者朝中暫定的下月正旦皇帝禦駕巡閱,乃至對犯禁的高品階武官進行軍法處置,都會在大校場進行。

這種地方,一乾將軍、指揮使自然是常出入,極為熟悉。

然後,今日皇帝遇刺後無端召見,氛圍卻與尋常時候大不相同。

風雷漸止,天色仍舊陰沉,瓢潑大雨下了個儘興,恰至尾聲的雨水,夾著雪花飄落在了露天的大校場中。

禁軍身形挺直,麵色肅穆,守在大校場衝要位置,圍了個水泄不通。

或是才經曆了一場廝殺的緣故,禁軍眼神中的殺氣還未徹底消散,染血的兵戈也沒有收起,明晃晃地拄在地上,寒光四射。

空氣中彌散著淡淡血腥氣,愈顯沉凝壓抑。

不知哪裡來的文臣,率先搶占了靠近帥台的位置,在隨駕的近臣重新調整了文武位置後,正用一種警惕以及審視的目光,打量著後來的一乾指揮使、將軍。

帥台左右是兩麵牛皮大鼓,這次平亂斬敵最多的兩名勇士,被挑選出來擂鼓。

咚咚咚。

富有節律的聲音,似乎敲擊在眾人的心口。

內閣大學士申時行等,六部諸堂官王錫爵、汪宗伊等,倉皇趕來校場關切皇帝安危,又被皇帝三言兩語打發回衙門坐班。

隻有內閣王崇古,兵部侍郎陳經邦等人被皇帝留了下來。

在拒絕了皇帝命人撐傘的優待後,兩人默默走到帥台下,在東班站到首位領銜文臣。

後來的武將們不時朝西班班首的徐文璧、顧寰使去焦急征詢的眼色,欲探究皇帝此舉,究竟當真是一時興起讓人來觀刑,還是要借機株連與劉世延相關之人——相關這個範圍太廣了,誰也不敢保證自己會不會被波及。

可惜,無人回應。

在沉悶的鼓聲也停息之後,隻有淅淅瀝瀝的雨聲響起。

雨聲最襯托安靜。

此時尤其如此。

更令人心生不安的是,校場帥台上佇立的那道身影,自始至終都沒怎麼動過。

皇帝來得風風火火,喝罵後知後覺的二十六衛禁軍指揮使,怒斥姍姍來遲的三大營將軍,胯下馳騁的千裡馬嘶鳴不止,身後拖拽的謀逆賊叫囂不斷。

但在皇帝登上帥台之後,畫麵便仿佛凝固了。

駿馬被皇帝信手綁在了身側,正孤零零地四處打量,不時抖動淋在身上的雨水。

劉世延一動不動趴在皇帝跟前,包紮的布條早就不翼而飛,各處都淌著鮮血,起初還能看到身子微顫,如今已經沒了動靜。

皇帝一身戎裝,雙手拄著佩劍,按在雙腿之間,沉默地端坐於帥位。

戎裝並非皇帝常服之一的曳撒,而是時隔六十年,再一次有朱家皇帝頭戴鳳翅盔,身著魚鱗葉罩甲,腰懸長弓背負箭。

眾人紛紛用餘光打量著一身甲胄的皇帝。

頗類武宗啊……

少年皇帝披甲帶劍固然威嚴,卻也使氛圍愈顯沉凝。

終於。

“陛下,內閣,兵部,二十六衛禁軍指揮使、指揮同知,京營副、參、遊、佐等將,戎政府總督、參謀、視閱科道,五軍都督府……儘數到齊。”

鄭宗學聲音不算渾厚,卻恰到好處響在了校場所有人的耳中。

從內閣到兵部,從禁軍到京營,如今京城中牽扯兵事的文武,已然儘數在此。

眾人屏息凝神,恭候天音。

然而,皇帝並沒有出言以對,隻是抬起手,將那位京營參謀揮退。

好半晌過去。

仍舊不見皇帝有所動作。

眾人麵麵相覷,隻得一齊拱手相請“陛下。”

這一聲下去,帥台上終於有了動靜。

隻見帥台上的身影緩緩起身,微微抬頭後,鳳翅盔下的麵孔,揭示在了文臣武將的麵前。

動作之間,一身的甲葉鏗鏘作響。

緊隨其後,是居高臨下的目光掃來,看出不太多情緒。

眾人漸漸低下了頭顱,打量的餘光也不動聲色收回視線。

皇帝仍舊沒有開口,隻是靜靜掃視著校場上的一乾文武。

從文臣到武將,從禁軍到京營,就這樣一一掃過。

沉默。

長久的沉默。

遇刺之後的皇帝,最讓人惶恐的事情,是皇帝的怒火肆無忌憚地爆發——一乾武官來之前是這樣想的,如今卻突然有了新的體悟,原來,沉默的火山,會更令人不安。

不安的情緒開始蔓延,吞咽與抿嘴的動作,頻繁出現在人群中。

叮當。

皇帝拖拽佩劍的聲音,給了沉默一絲聲響。

沉默似乎會積蓄力量。

以至於此時帥台上的一丁點動靜,都讓人聚精會神。

“今日,又有人要殺朕,朕的右都督,世襲罔替的伯爵,竟然聚兵數百,殺到了朕的十步之內。”

朱翊鈞終於開口了。

按理來說,這種話一出口,立刻就有人伏地請罪。

但在長久的沉默後,第一句話往往不會被打斷,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長出一口氣的聲音——無論皇帝在說什麼,此時都猶如天籟。

至於皇帝遇刺……

眾人下意識朝劉世延看去。

徐文璧與顧寰對視一眼,神色頗為複雜,到底世代富貴的勳貴,何至於走到這個地步?

陳經邦厭惡地朝劉世延的方向輕哼一聲,似乎在與周遭的同僚表明態度。

羽林前衛指揮同知夏愷,小心翼翼用肩膀蹭了蹭臉頰的汗。

鄭宗學等一乾皇帝近臣,則是麵色沉靜掃過校場中眾人的反應。

偌大的校場,除了淅淅瀝瀝的雨聲,便隻有皇帝的聲音。

“緣由也不必多說,無非是與石茂華通敵叛國、乾害馬政、侵蛀九邊,情知難逃一死,便想拖著朕同歸於儘。”

朱翊鈞一邊說著,一邊手持利刃,緩緩走到了劉世延跟前,拽著一條腿,像拖著死豬一樣,往帥台邊緣走來。

眾人分明見得劉世延仍舊沒有動彈,似乎已經死了。

身上本就布滿刀傷箭痕,又被皇帝一路拖拽至此,死了也不足為奇。

不過,主觀上或許死了,客觀上他必然活著——在皇帝宣布處決之前,劉世延隻能還活著。

畢竟殺雞是要給猴看的,眾人心知肚明。

“好在朕登基以來,學了八年的武藝,沒被嚇得倉皇逃竄失了顏麵,反將這廝一箭封喉,當場射落。”

他雖是射偏了才射到劉世延的脖頸,但外人總歸不知。

聽得皇帝這話,一乾武臣不由側目。

一日之間風雲變化,消息來得也極為倉促,此時從皇帝口中,才得知當時的情況,臉色不禁帶上一絲異色。

隻見皇帝皇帝身形挺拔,一身甲胄頗有威武大將軍之風,手中拖著劉世延的一條腿,在帥台上拖拽出長長的血跡。

“按理來說,這般謀逆大案,理當將此賊留給法司刑訊。”

他走到帥台邊緣,將劉世延放下,又踢了兩腳,使其上身匍匐在帥台上而頭顱空懸於外。

朱翊鈞抬起右腳,踩在了劉世延背膀上。

文臣武將見皇帝這番動作,立刻明白皇帝要做什麼。

武將攥緊拳頭,愕然而興奮地看著皇帝,期驥著皇帝下一步動作。

一乾文臣則是不約而同朝王崇古看去,卻見後者麵色沉靜,並無多餘表情。

方才還闖門救駕的給事中,此時也露出上前一步,欲言又止。

這種事,皇帝怎麼能親自動手!?

“但好歹算是兩軍交戰,劉世延既為武將,又被朕親手擒獲,無論算是朕臨陣斬敵,還是用軍法處決,思前想後……”

朱翊鈞拎起手中佩劍,撥開劉世延散亂的頭發,露出不算乾淨的脖頸。

文臣武將瞪大雙目,為這一幕牢牢吸引。

就在眾人凝神等著皇帝下一步動作的時候。

皇帝死死踩住劉世延,奮力一揮!

噗地一聲!

鮮血飆射,一顆頭顱拋飛!

皇帝竟猶如殺雞一般,直將劉世延一劍削首,鮮血噴出丈遠!

徐文璧下意識側身避過,愣愣看著頭顱跌落在麵前。

王崇古、顧寰紋絲不動,直視著皇帝手中滴血的佩劍。

陳經邦伸手抹了抹濺到臉上的鮮血,深吸一口氣,讓自己不至於吐出來。

戚繼光頓了片刻,上前一步,將跌落在地的頭顱拾起,放置在了帥台正下方,麵朝眾人。

這時,皇帝的聲音才悠悠傳來。

“朕便在此親手斬了此賊頭顱,也好為諸位做個警醒,免得再有如此不忍之事發生。”

朱翊鈞收劍歸鞘,目光逼視著校場中的一乾文武,冷聲道“諸位以為然否?”

許是湊巧,風雨也在此時歇止。

大校場為之一寂。

麵對皇帝這番作態,沒有誰能分清究竟是泄憤後的隨口警告,還是咄咄逼人的牽連問罪。

紛紛下拜請罪“劉世延謀逆,驚擾聖駕,皆是臣等失職,臣等必引以為恥,斷不至於再生此事!”

以王崇古帶頭,文臣武將連忙表態。

朱翊鈞神情終於露出一絲溫情,耐心解釋道“不是朕為難你們。”

“兩日前,石茂華收買番僧刺駕,今日劉世延便當街聚兵謀逆。”



最新小说: 舔狗五年,我成女帝夫君你哭什麼? 同學媽媽彆扮乖,你人設崩了 離婚後,絕美女總裁帶娃找上門 星辰之巔星辰訣 寒門布衣,開局撿個寶藏美嬌妻 高堡:暉日帝國 重生2014:我,刑偵之王 錦繡宮女 帝女上位,攝政王輔政 通天劍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