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_萬曆明君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萬曆明君 > 第214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

第214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2 / 2)

“尋根究底,此事尚需中樞臂助……”

說到這裡,意思就已經很清楚了。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汪直生為互市,死為互市,哪怕遺言,都在為互市奔走疾呼“通關納稅必使沿海富庶”。

其人受戮二十年以來,番外賊寇憤然不平,浙閩海商皆以為冤,東南百姓欲平其反。

可以說,汪直幾乎已經成了沿海互市的精神象征。

而當初誘殺汪直固然一時痛快,但代價就是封疆大吏的信用、中樞的威望、以及朝廷開設互市的可信度。

徙木立信為何傳頌至今?營商環境被破壞後,就不是空口白話能把人喊回來這麼簡單了。

現在栗在庭做完了封疆大吏一切能做的事。

剩下的,就是朝廷要表的態了。

張瀚怫然不悅“朝廷安能為彼輩折節!”

王世貞低眉垂目“那就彆想著抽人家的稅了,還是想想如何緝捕走私來得實在。”

汪直死後,倭寇複亂,官軍吏民戰及俘死者不下數十萬。

這口鍋,在王世貞的史書裡,早就隱晦地扣給了世宗皇帝以及當初一乾廷臣。

此時王盟主也難得甩起了臉色。

王國光出麵打著圓場“海貿乃財賦開源大計,諸位相忍為國多年,不要傷了和氣。”

看得出來,大司徒是真的很想抽稅。

他猶豫著看向栗在庭“栗部堂,若是沿海通貿,不知海稅略計幾何?”

不要問中樞能為你做什麼,你先說說能給中樞帶來多少稅賦。

汪直平不平反,關鍵也不在其冤不冤,主要看朝廷替世宗皇帝認錯,能值多少錢。

申時行與王錫爵不約而同身子往前傾了傾,認真看向栗在庭。

栗在庭沉吟片刻“我若鎮福建,兩年以後,每年不少於百萬兩。”

他沒說自己離開福建後會怎麼樣。

就像當初正德海禁之爭,巡撫林廷選可以對禮部的禁令置若罔聞一樣,若是之後地方跟中樞步調不一致,海稅重回一年三萬兩的情形也不無可能。

外人當然忽略這些細枝末節,隻聽到其口中的數目,每年百萬兩……

汪宗伊忍不住眼皮跳了跳,朝身側這位故兩廣總督投去征詢的目光。

殷正茂猶豫片刻,小聲回應道“應當差不離,嘉靖二十六年,我軍剿滅倭寇、攻陷雙嶼島據點後,同年五月、六月,便有一千二百餘艘沒收到消息的大小船隻,照舊前去走私。”

汪宗伊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這說法有些籠統,畢竟裡麵肯定有裸著一條舢板的海民。

不過即便如此,照這個貿易規模,按十之二抽稅,一年百萬還真不是吹噓。

他隱晦地看了一眼張瀚,上百萬兩的賦稅,未必不能通變一二……

殷正茂這話雖然小聲,殿內眾人卻都聽了進去。

確認栗在庭沒有誇大其詞之後,群臣都有了自己的判斷。

王錫爵十分乾脆,徑直開口“陛下仁德昭彰,臣以為可稍宥汪直,以安海商之心。”

申時行沒去看張瀚的眼睛,彆過頭轉向皇帝“陛下,胡宗憲有負汪直,蒙蔽聖聰,以致其蒙冤受屈二十載,如今水落石出,朝廷合當撥亂反正。”

申閣老就成熟很多,至少知道要給世宗皇帝一個台階下。

也能避免皇帝為了祖父麵子,壞了海稅的裡子。

至於推過給胡宗憲,這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了,王世貞老早就乾過,甚至說胡宗憲是為了“得加太子太保”的功勞,故意為之。

隨後汪宗伊、殷正茂、溫純等人先後表態附和,生怕皇帝不肯答應。

朱翊鈞看著麵色陰晴不定的張瀚,暗自同情,投去一個安慰的目光。

皇帝一直沒表態——總不能什麼事都需要皇帝壓著才能辦下去吧?

發揮內閣六部的主觀能動性,是很重要的課題。

眼見群臣達成共識,朱翊鈞才勉強開口“彼時海禁乃國策,其人稱王建製,妄圖逼迫朝廷開禁,乾涉國策,觸犯國法,按律理當戮之。”

不管怎麼說,汪直都立國稱宋了,給人砍了肯定是一點毛病沒有。

張瀚臉色有所緩解。

申時行張嘴欲言。

朱翊鈞再度開口“如今先帝稍開海禁,朕亦有所發揚,所謂世殊時異,東南百姓希望朕此時寬宥一二,也算是眾望所歸。”

在封建統治階級的背景下,汪直就是該殺,但準備搞資本主義萌芽嘛,也不是不能現在跳脫出嘉靖朝的曆史背景,客觀評價一下其人。

這有點和稀泥的味道,但殿內雙方聽了這話,好歹是偃旗息鼓“陛下聖明!”

栗在庭達成目的,也是心滿意足“陛下聖明!”

朱翊鈞繼續說道“定安伯曾與朕言,倭寇乃是厲行海禁,而影響沿海百姓日常活路的結果。”

這是高拱一力推行隆慶開海的共識基礎,倭寇為患乃海禁所致,海禁一日不廢,倭患一日不寧。

群臣都是隆慶朝過來,對這說法自然沒有二話。

皇帝這就是給汪直翻案了——人是好人,大環境逼的,觸犯國法也是可憐可惜。

“朕聽聞,當初胡宗憲讓汪直之子向日本去信其父,汪直回信曰,兒何愚也!汝父在,厚汝;父來,闔門死矣。”

“但即便如此,互市之諾一出,汪直依舊倒戈卸甲,以禮來降。”

“乃至獄中仍在進言皇祖,如仁慈恩宥,得效犬馬微勞馳驅,浙江定海外長塗等港,仍如廣中事例,通關納稅,又使不失貢期雲雲。”

汪直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實現他的互市理想。

如果跳出那段曆史來看,汪直就是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是資本主義在嘉靖朝嘗試發展的先鋒人物。

當然,想歸想,朱翊鈞不會這麼說。

他頓了頓,蓋棺定論道“所謂死得其所,朕姑且以逼促國朝,通關納稅等事,追封汪直為五船子!”

話音一落,張瀚便悶哼一聲,頗有憋出內傷的感覺。

栗在庭貼心追問道“陛下,要襲與其子麼?”

朱翊鈞愣了愣,旋即擺手否決道“讓其後人安穩度日罷。”

做表態的事,沒必要給人子嗣架起來。

否則,人家胡宗憲也不是沒後人,來來回回翻案誰受得了?

朱翊鈞看向朱衡“朱卿也看到了,福建眼見便要通航,緊接著定然是效鄭和舊事,不知工部何時能交付大船?”

沒有開放民營後,官營隻能看著的道理。

皇商也要加入這個非充分競爭市場!

朱衡聞言,立馬來了精神“陛下,開春後有幾次近海試航,空載、滿載、半載,若是沒問題,預計春夏之交便可交付。”

朱翊鈞對朱衡還是很放心的,追問道“在哪裡下水?”

朱衡點了點頭“寶船長十五丈,闊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運河下不了船,隻能在海港廠內組裝後下水。”

“目前定在淮安港,正可北上天津港,南下福建港,試上一個來回沒問題後,便從可出海遠洋。”

朱翊鈞聽了朱衡這話,暗暗有些可惜。

若是遠洋寶船天津港下水,他還能力排眾議,跑去剪彩湊個熱鬨,淮安港還是太遠了。

他隻好擺了擺手,略過這事“遠洋人選,以及路線都一並說了罷。”

殷正茂聞言,當即見縫插針,趁勢開口“陛下,臣此前總督兩廣時,招納數營,深諳水性海情,可以……”

汪宗伊絲毫不給麵子地開口打斷了殷正茂“大司馬在兩廣素有廉名,這種貿易來往的事還是莫要薦人了。”

殷正茂一滯。

他在坊間以貪汙聞名,如今被當麵說起反話,著實堵得慌。

他有些辯駁,又不便開口,隻嘀咕抱怨了一句“不破家攬財怎麼發餉,站著說話不腰疼。”

“咳咳。”

朱翊鈞輕咳一聲“好了,此事便以司禮監孫隆為首,靖海伯朱時泰護航。”

話音剛落,一旁的孫隆麵露狂喜,大冬天鼻腔下竟然冒出陣陣白氣。

申時行瞥了一眼,這些太監夢裡都想著學鄭和,眼下有這機會,真是八輩子修來的福分。

他搖了搖頭,甩出多餘的想法“陛下,航線的話,上次廷議初步議定,自天津港至朝鮮,行由日本,至絕島而返,經萬裡石塘泊於福建。”

萬裡石塘就是南海。

遠洋都是帶著任務的,第一趟賺不賺錢可以放在次要,耀武揚威決計不能少,說什麼也要路過一番。

朱翊鈞自無不可,隻要去日本就夠了。

至於差使,他自然會給孫隆與朱時泰留下密函——朱翊鈞也不太記得日本銀礦在哪兒了,總得勘探一番。

不管怎麼說,度田之後就要稅改了。

稅改少不了本錢,無論如何,日本的銀礦必須儘快著手開采了。

“那就按這樣罷。”

朱翊鈞擺了擺手,朝朱衡又囑咐了一句案卷歸檔的事後,便結束了這個議題。

眾人議事的功夫,日頭逐漸高起。

等到議罷海運事後,便已經穩穩懸掛在了中天。

隨著群臣們肚子咕嚕作響,自然要勞逸結合,免得熬壞老頭。

一頓簡單的禦膳,如期而至。

年會共進午膳也成不大不小的傳統了,群臣沒有推辭,一邊閒聊,一邊用起膳來。

沒有浪費多少時間,大家很快吃了頓便飯,便再度各就各位,繼續共商國是。

“貴州兩廣等地改土歸流之事,諸卿怎麼說?”朱翊鈞將飯後茶水一飲而儘,清著腸胃。

土就是土司,流就是流官。

所謂改土歸流,就是從土司世襲製度,設州劃縣,任命流官。

當然,清查戶口、丈量土地、核實賦稅等工作,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說到此事,溫純突然起身“陛下,思播田楊,兩廣岑黃,彼輩世襲數百年,已然尾大不掉了。”

“如今國庫日漸充盈,改土歸流,勢在必行了!”

(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修仙從分家開始 從村長開始建立王國 開局被養家拋棄,親爹來自無上帝族 打獵:從官府發媳婦開始抓熊趕虎 重生08:裝備係男神 仙人竟在我身邊 集郵大師[娛樂圈] 我,護短族長,族人都是大帝之姿! 要我至尊骨?億萬返利,大帝亦是螻蟻! 地表最強錦衣衛,女帝跪求我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