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選擇計劃市場還是自由市場,這其實是一個很難得選擇題。”
“計劃市場,未來看似美好,但中間有很多地方是斷的,我們走不過去,得想辦法補上。”
“如果補不上,可能就會死!”
“自由市場的未來不如計劃市場,但前麵這一節,是相對平坦,開闊的。”
“你怎麼選?”
趙海清說道“我們不能因為有困難就放棄,我們應該學習先輩的精神,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張軍搖頭“事實上,我們其實可能沒有那個機會。”
“現在國內經濟其實已經非常危險,如果不是過國家壓著,你覺得現在的物價能這麼便宜嗎?”
“就算漲十倍,也不一定能行。”
“我們現在不應該考慮一百年,甚至兩百年以後的事,而是應該在大方向不偏離的情況下,考慮未來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的事。”
趙海清總覺得張軍說得不對,可又反駁不了,因為張軍說的也是事實“老師和沈教授知道你這些理論嗎?”
張軍說道“我嶽父前些日子遇到些麻煩,就是他的想法跟我差不多,隻是沒有我這麼激進。”
趙海清深深看了張軍一眼,問道“你不會想讓實驗村走這一條路吧?”
張軍見趙海清似乎有些急了,笑著說道“放心,不會!”
“試驗村肯定還是要走集體路線,隻是這一條路要怎麼走,還沒有確定好。”
張軍的試驗村目的是給未來農村找出路,還要給自己的科研找場地。
接下來的分田到戶,張軍不會擾亂。
分田到戶在後來,確實也成了一個問題,留下了一些隱患,但問題不大。
後來國內的問題是農村沒有路可走。
糧食價格不能漲,因為糧食價格一漲,在外上班的人生活成本就會大幅度上漲。
四十年後,如果大米是三塊一斤,普通上班族一個月吃飯花一千塊錢。
糧食和肉菜價格如果翻番,上班族吃飯一個月就得話兩千。
但糧食價格翻番,四十年後的農民,依然賺不到什麼錢,還是比不上城市收入,但城市上班的人,生活壓力就會大增。
四十年後,南方一個沒有其他收入,隻種自家田地的農民,一年純收入,大概超不過一萬。
如果糧食價格漲三倍,農民一年收入也隻有三萬,但城市上班族一個月的生活費就要漲到三千。
在工廠上班的人,一個月可能就三千到五千,糧食這麼漲價,農民收入依然不高,但普通打工人一個月的收入已經隻夠自己吃飯,拿什麼來養老人和孩子?
所以,四十年後很多人喊著農民收入高,糧食賣不上價格,這些人不是蠢就是壞。
糧食根本不能漲價!
漲價以後不僅僅城裡普通打工人生活成本大增,其他工業產品的價格也會跟著暴漲,最後反噬到農民自己身上。
想要解決農民收入低的問題,就必須要另外找一條路。
一條讓全國農村都能比較輕鬆複製的路。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