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順利?”
“怎麼個不太順利法?”
宋思銘懷疑地問道。
他記得潘建國跟他說過,青山市製酒廠倒閉後,員工普遍沒有得到妥善安置,現在日子過得好的沒有幾個。
潘建國主動提供工作機會給這些老同事,這些老同事應該積極響應才對。
“王培基這兩天也在聯係青山市製酒廠原來那些骨乾員工,承諾給他們高薪,獎金,讓他們到寧川縣百祥製酒廠工作。”
潘建國解釋道。
“王培基……”
宋思銘皺了皺眉。
王培基,寧川縣百祥製酒廠的廠長,也是原青山市製酒廠技術部的經理,前幾天,還在市國資委,和他們競爭青山醇的商標。
商標沒爭過,轉而又來爭青山市製酒廠原來那些骨乾員工,隻是為了單純的報複,發泄不滿?
潘建國則是繼續說道“我還聽說,王培基注冊了一下商標,叫青山醉。”
“青山醉,青山醇……”
“這是要搞高仿啊!”
宋思銘瞬間想明白其中的邏輯。
“高仿?”
潘建國也回過味來,“王培基想攪亂市場,用青山醉以假亂真,搶青山醇的市場?”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醉字和醇字差不多,如果包裝再差不多的話,普通消費者很容易買錯。”
宋思銘喃喃自語。
“那咱們花三百萬的青山醇商標,不是白買了?”
潘建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白買不至於,但效果會大打折扣。”
“如果王培基那邊釀出的酒,再和青山醇差不多……”
宋思銘已經知道,王培基為什麼要搶那些青山製酒廠的老員工了。
王培基不止是名字和包裝要高仿,連瓶子裡的酒,也要高仿。
“不可能。”
“他就算把青山市製酒廠原來的員工,都挖過去,也釀不出真正的青山醇。”
“青山醇隻有我和我師父,能釀出那個味。”
“彆人都不好使。”
潘建國自信地說道。
“他沒必要一模一樣,隻要六分相似,七分相似就可以了。”
“畢竟,普通人也沒有太強的分辨能力。”
宋思銘分析道。
“……”
聽宋思銘這麼說,潘建國的眉頭直接擰成了一個。
因為,宋思銘說的確實是事實,市麵上那些高仿的青山醇二十年,很多酒體質量連真品的百分之五十都達不到。
可即便如此,很多人還是嘗不出來。
“鄭元吉,肯定是鄭元吉的主意!”
“他當青山市製酒廠廠長的時候,就搞過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最清楚裡麵的套路!”
隨後,潘建國將矛頭指向現青山市國資委主任鄭元吉。
“鄭元吉……”
宋思銘也意識到這件事背後有鄭元吉的影子。
青山醇商標那麼多年沒人用,潘建國一說要用,馬上就出現了一個王培基,不是鄭元吉背後操作,還能是誰?
但王培基不給力,沒搶下青山醇的商標。
然後,鄭元吉就讓王培基搞李鬼乾死李逵那一套,這在邏輯上,是完全說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