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鄭元吉為什麼要這麼做,宋思銘也能猜個大概。
潘建國舉報過鄭元吉。
鄭元吉擔心潘建國有朝一日發達了,會繼續舉報他,找他的麻煩,所以,他要將隱患滅殺在萌芽狀態。
而這也牽出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鄭元吉是不是真的有問題。
俗話說得好,身正不怕影斜。
如果鄭元吉自身過硬,身上沒有半個汙點,那理論上,他應該是不懼舉報的。
就像是宋思銘,市紀委,縣政委,進進出出好幾次,也沒有心虛過。
反觀鄭元吉,處處為難潘建國,明顯就是一種心虛的表現。
“潘廠長,你還是繼續聯係原來的同事,王培基能給高薪,能給獎金,你也可以給。”
“恒達集團給你投了一千萬,就是讓你花的,不要舍不得。”
宋思銘想了想,對潘建國說道。
“好,我再試試。”
“但說實話,我原來工作的時候,有點較真,在同事中的人緣不是特彆好,就算我開出同樣的價格,也不見得爭得過王培基。”
潘建國對自己還是有一個清醒認知的。
“沒關係,能爭取來幾個爭取幾個。”
“我這邊,也會通過其他渠道,幫你找些得力助手。”
宋思銘安慰潘建國。
國內的酒廠多如牛毛,相關的專業人才有的是,也沒必要在原青山市製酒廠這一棵樹上吊死。
大不了去青山之外,去江北之外招人。
“辛苦宋鄉長了。”
潘建國感激地說道。
宋思銘幫著忙前忙後,卻一分錢不拿,他心裡都有點兒過意不去。
在此之前,他認為當官的,沒一個好東西,但宋思銘改變了他的想法,讓他對這個群體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
下午,宋思銘又和潘建國,盧宏軒就建廠的具體事宜,進行了一番商討,晚上則是一起吃了個飯,
吃完飯,回到宿舍,宋思銘打開電腦,準備到一些招聘網站上,看看有沒有酒廠建設方麵的人才。
但還沒等點開招聘網站,先彈出一個新聞框。
新聞框裡有一排是本地新聞。
其中有一條是江北省紀委第三督導組,即將入駐青山市,對青山市進行專項督導,歡迎廣大群眾提供相關線索,反映問題,督導組駐地青山市迎賓館,舉報電話,舉報郵箱……
“省紀委的督導組……”
宋思銘點開新聞看了看,然後,又打開搜索框,搜索省紀委有沒有向其他城市派駐督導組,發現並沒有。
也就是說青山市被格外關照了。
至於格外關照的原因也很簡單。
短短半年時間,市委書記任上落馬,市委秘書長任上落馬,可見青山市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
省紀委督導組下來進行專項督導,有助於肅清青山市官場的不良風氣。
宋思銘下意識地就想到了市國資委主任鄭元吉。
他現在越發覺得鄭元吉有問題。
而他手裡還有一張鄭元吉和彆墅的合影。
“要不要發到省紀委督導組的郵箱?”
宋思銘冒出這樣一個想法,但很快,又否決了。
一張照片,實在沒什麼說服力。
督導組的郵箱,每天還不得幾百上千封的接郵件,他把照片發過去,大概率也是被淹沒在“郵海”之中。
而且,鄭元吉這個位置過於重要。
如果是省紀委督導組率先發現問題,而不是青山市紀委率先發現問題,那青山市委市政府就有失察之責。
宋思銘不想給關心他愛護他的市領導找麻煩。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