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小友是……?”董卓沒想到自己都報出名號了,眼前這青年麵對自己依舊麵不改色,而且看樣子還認識自己,這不由得讓他好奇起來。
“說起來董刺史和我們家還有些淵源呢,不知父老還記不記得我們劉家。”劉裕微微一笑,而後麵色一整自我介紹道:“在下乃齊悼惠王之後,高祖苗邑,雁門廣武人士,已故陽曲縣令劉興之子,劉裕劉季安!”
董卓聞言臉色微微一變,開始認真的上下打量起劉裕來,然後又看了看他身後的那群人。
被劉裕提醒他倒是想起來了,當初他做廣武縣令時,確實和劉家有些許的淵源,他還為自家兒子向劉家提過親呢!
想到已故的兒子董累,董卓麵色便是微微一暗,不過很快收拾起精神重新笑嗬嗬的看向劉裕道:“不想卻是舊識,季安小友這是要去哪裡啊。”
此時董卓還沒有往劉裕便是近期在雒陽鬨的沸沸揚揚的人物上想,他還以為兩者隻是同名而已,畢竟在這個以單字為名的時代,撞名還是很常見的事情。
“哦,看來董刺史的消息還是不太靈通啊!”劉裕溫和的笑了笑。
“這話從何談起?”
麵對董卓的疑惑,這時常明站了出來,一臉驕傲的說道:“我家主公被陛下詔令,要到雒陽去論功行賞!”
董卓這才反應過來,原來眼前這小子莫非真是那個劉裕?還真有可能,畢竟都是發生在並州。
之後又再次驚奇的上下打量起了劉裕,論功行賞?最近發生在並州的事情,他倒是有所耳聞。可是看著眼前這小子雖長的英姿不凡,但也不像是那種上過戰場的行伍之人啊,反倒像是個外出遊玩的貴公子。
不過他身後這群護衛倒是透露著一股子凶煞之氣,和董卓身邊的涼州勇士到有些相似,為了確定劉裕的身份,他隻好再次拱手問道:“不知小友可是那在關外大破鮮卑人大軍,帶領殘兵敗將回到大漢後,又在馬邑城下大敗十萬鮮卑軍隊的劉裕?”
“正是我家主公!”常明挺起胸膛,一副俱有榮焉的說道。
而他身後趙折等人也是同他一般模樣,全都是一副為此驕傲不已的樣子。
董卓得到確定的答案後,又笑容滿麵的對劉裕拱手道:“沒想到還真是季安小友,真是失敬失敬啊。”
劉裕此時也不敢托大了,先是下馬對董卓還禮,而後說道:“哪裡哪裡,老父老能夠再次前來並州,也是我等的福氣啊,隻是可惜小子還要前往雒陽,不能夠在晉陽好好招待一下父老,萬望父老不要介意啊。”
董卓這時也不好呆在馬上了,畢竟麵前這小子也不是個普通人物。
於是也下了馬與劉裕交談起來:“能夠在此遇見季安小友已經是一件幸事,我又哪裡會去怪罪啊!”
雙方客氣了一會兒,默契的都對當年董卓上門提親的事避而不談,畢竟當年這件事對雙方來說都不是什麼友好的回憶。
兩人談論了一下董卓在廣武縣時做的一些功績,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兩人是一對忘年交呢!
“對了,不知剛剛季安小友念得那首詩還有沒有下一句,本官著實是喜歡的緊啊。”董卓突然笑著開口問道。
劉裕笑了笑,微微有些臉紅不好意思的說道:“哎,隻是一時的拙作,上不得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