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涇舉杯飲茶的動作莫名一頓,陷入到這十六個字所引發的思索中。
陳景給都尉祝彌的解釋太過於直白,理雖然還是這麼個理,但讓他這個文化人多少有些看不上。
但這短短十六個字,卻引發對業力,因果報應的疑問,打破世人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謬誤。
顯然,陳景並不是沒有本事,而是因人而異進行布教,年紀雖輕卻已有教宗氣相。
深吸一口氣歎道:“本官是個大俗人,卻把聖僧也給想的俗氣,實在不該。”
“………………”
次日,清晨。
陳景便與眾僧出了城門,繼續踏上前往汴京的路。
經過黑風寨截殺,陳景才算真正成為主事,金池長老依舊沒有好臉色,卻不會主動找麻煩。
此刻,陳景再下命令打斷某人手腳,武僧會毫不遲疑的執行,不會陽奉陰違出棍不出力。
法濟和尚與陳景走到前頭,忍不住開口問道:“度化五十五名土匪足以揚名,成為一名得道高僧。如今你欲度他們成佛,雖然能引發更大的轟動,但這件事很難在盂蘭法會前結束,恐怕會錯失良機。”
陳景想了想回道:“若弟子是單純為了揚名,度化五十五名匪徒就已經足夠,按照舊例保全他們性命也沒有什麼,無需這麼麻煩。”
“但是這群匪徒過往燒殺擄掠,淫人妻女,打家劫舍,所造成的業又該歸屬於何處?”
“連最基本的因果報應都不能做到邏輯自洽,囫圇不清,遮遮掩掩,不能讓普通人一思即明,一見即悟,又該如何將基礎佛理傳達給世人?”
“揚名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基礎佛理廣傳世人,若連因果報業都不能清晰,豈不本末倒置,和自己理論自相矛盾。”
“若連我本人都不能踐行自己理論,這樣虛偽的人誰又會願意跟隨?”
法濟默默點了點頭,心中泛起幾分複雜的心緒。
本來對佛教大興而亡,唯識宗大興隻是有幾分不切實際的期盼,現在卻是真正看到了希望。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所言,無不是對以天地為棋大覺者的規勸,也說明欲成大事需要具備大覺的能力,此刻千葉所展現的能力,比之玄奘祖師也不弱。
“…………”
金山寺眾僧依舊一路步行,化緣乞食,前行速度自然是極慢。
鄒涇寫下一封奏折,經驛站快馬先一步來到汴京,幾經輾轉,被送到宮中一名貴人手上。
汴州一名縣令上呈的密奏,一個小小縣城,不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男子拆開信封絲毫不以為意,看了一眼,瞬間被吸引了注意力:“五平縣縣令——鄒涇,請聖裁黑風寨五十五匪徒斬立決,…………”
越看,眼神越認真,等到將信中內容全部看完,忍不住放聲大笑:“好一個殺度和尚,母後推行佛法治國,佛教多有借佛法庇護行藏汙納垢之事。”
“若置之不理,國將不國,但想要根除佛教強推法製,社稷恐怕也要大傷元氣,沒想到有人將佛法與法製結合起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