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楞嚴經修學應用》_楞嚴經修學應用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科幻靈異 > 楞嚴經修學應用 > 第2集《楞嚴經修學應用》

第2集《楞嚴經修學應用》(1 / 2)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五麵,丙二、如何建立正見。

我們整個前言有兩科,第一個,為什麼要建立正見?正見當然就是菩薩的智慧。因為我們的生命就像無止境的水流,這個水流它是等流性的,它從過去生流到今生,它也會從今生流到來生。從一個凡夫來說,這個水流很難變化,它有一種習慣性的等流性。就是說,你前生打什麼妄想,你今生還打什麼妄想,換湯不換藥,換個身體打妄想而已。就是經典上說的“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就是惡性循環嘛。所以我們生命要產生變化、產生突破、產生增上,就變得很困難。

我們過去由於一念的顛倒妄想創造一個惡劣的環境、一個染汙的環境,結果麵對這個染汙的環境又繼續造惡業,造惡業當中來生又創造另外一個染汙的環境,又繼續造惡業。有人跟我講說,我沒辦法持不殺生,因為我生長在一個打漁的家庭,整個海邊都是打漁的。所以一個人他產生惡性循環的時候就很糟糕了,他由內心造惡業,到三惡道以後,從三惡道出來還是帶有這個習氣、還是那個環境。

所以我們從一個生命的等流性要產生強大的突破,你就必須要先從內心改變起,從覺悟。你生命的內心開始逆轉的時候,你外境就開始產生變化了。所以,佛教的整個生命的變化是從內心的覺悟開始。這就是為什麼佛陀有無量的功德,但是以覺悟為根本,佛者覺也。因為佛菩薩所有的波羅密都是從覺悟的心發動出來的。因為你覺悟了,你在造的布施、持戒、忍辱的心,那個力量造是一種決定性的造。而不是像現在,我們在造善的時候是猶豫不決的、勉勉強強的,那要產生一個強大的力量是不可能。

所有的道理覺悟了以後,你在造布施、持戒、在念佛的時候,才能夠產生強大而堅決的力量,不管彆人怎麼樣障礙你,你內心當中是不會改變的,而這種力量來自於覺悟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建立正見。

第二個,我們看如何建立正見。這當中有兩段。第一個,從本經來說,我們首先要了解到生命是有因緣的。因緣就是說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有它的道理、都有它的條件。這個地方講到真妄兩種根本,就是生死輪回它也是有它的條件的,佛菩薩安住在涅盤安樂也是有它的條件的。那麼這兩種條件是什麼?首先你一定要先了解這個道理,才能夠從流轉而轉成還滅。我們看經文: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彆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佳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雲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盤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我們在明白整個生命的道理當中,最重要的先了解生死跟涅盤兩種根本。這地方我們分兩大段,先說明修行者跟一般凡夫的過失,過失是怎麼來的。

先看凡夫的過失。佛陀告訴阿難說,一切眾生,這個地方的“一切眾生”指的是造惡凡夫。造惡凡夫是怎麼回事呢?他從無量的生命當中他的內心當中就遵循著三個軌則。

第一個、顛倒。看到事情的時候,他先產生一個錯誤的認識。他把一個染汙的因緣把它當作清淨的因緣,比方說,他認為殺盜淫妄是安樂的,他一直認為說做殺盜淫妄能夠讓他產生快樂,這樣的顛倒。然後,他有這樣的顛倒思想,遇到了因緣具足,他就付諸行動,造業了。

第三個、自然。這個自然指的是果報。因為你有業,自然就招感果報嘛,地獄的刀山油鍋的果報出現。而這樣的惑業苦就像一個惡叉聚,惡叉聚是一個印度的水果,它不生則已,一生就是三顆連在一起。

所以說,對一個造惡凡夫來說,他的生命永遠活在一個惡性循環,他起煩惱、造罪業、到三惡道去,三惡道出來以後好不容易得到人身,他又起了另外一個煩惱,因為他的習氣還在嘛,他的等流性還在,他繼續起煩惱,又造惡業、又墮落到三惡道去。所以他的生命當中永遠是活在惑業苦的惡叉聚當中。這是第一個,凡夫的相貌。

第二、看二乘人,比較好一點。二乘的修行者他當然修學四諦十二因緣,從苦集的流轉門到滅諦的還滅門當中他知道諸法因緣生而覺悟了我空的真理,但是他為什麼不能夠成就無上菩提乃至於彆成聲聞緣覺變成偏空呢?其實,他的心跟前麵的心有點相同的地方,就是有所住——攀緣心。隻不過是前麵的凡夫是住在惡業,以惡業為住,他生命當中就是以造惡為根本,追求享受嘛。

前麵的造惡凡夫是以殺盜淫妄為住,他為什麼要工作呢,為什麼要賺錢呢?因為他滿足他殺盜淫妄的**,他住在殺盜淫妄當中,這種人是地獄種性的眾生。那麼二乘人是以空性為住,所以他是偏空,但是不能成就無上菩提的功德莊嚴。

外道以什麼為住呢?外道、諸天魔王跟魔眷屬,他是以善法跟感應神通為住。外道他也做慈善事業,諸天魔王修了很多的神通啊,他以神通跟善業為住,就變成外道跟諸天魔王。

也就是說,前麵的三種人,包括造惡凡夫、造善的外道、那些做慈善事業的外道、或者是修學偏空的二乘人,他們的內心世界都因為不能了解到生命的兩種根本而錯亂地用心。就好像蒸沙,拿沙希望煮成美味的食物,但是經過塵點劫的時間,這個沙是不能改變成食物的。因為你沒有掌握到一個菩提的根本,你就不可能會有菩提的果實出現。

那麼什麼是菩提的根本呢?這以下正式說明了。雲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為什麼我們凡夫造了很多的善業,我們過去也曾經布施、持戒、忍辱,現在還流轉呢?因為我們在造善業的時候是用攀緣心。為什麼佛陀他修布施、持戒、忍辱,他那個善業的莊嚴變成無上菩提的莊嚴,我們造了善業是變成有漏的果報?因為佛陀的心是一種清淨心。

所以這個地方說出根本問題不在法門的本身,而在於你的心態。二者,無始菩提涅盤元清淨體,這個是菩提涅盤的根本,就是一念的清淨心,就是我們現前一念的心性。

那麼一念心性怎麼變成攀緣心呢?這以下說明: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這個地方就把妄想揪出來,這個妄想諸位要注意聽,我們每一個人最大的障礙就是心中的妄想,包括你為什麼不能了生死、為什麼不能往生,都是因為這個來的。首先講到“識精元明”。識精元明就是我們的清淨心它本來是清淨的、本來是光明的,但是,這當中產生兩個變化。

第一個、能生諸緣。能生諸緣指的是善惡的業力,就是阿賴耶識。我們過去生造了很多業力,這個業力就變成一個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它能夠怎麼樣?唯識所現,它把我們的業力變現成一個果報。第二個、緣所遺者,就是唯識所住,這個住就是安住的住,我們的心就住在這種果報當中。

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第一個,我們產生一個感覺,這個感覺可能是一個美好的感覺,也可能是一個痛苦的感覺。這一部分不能怪我們,因為這是業力的顯現嘛。感覺下一個就是打妄想,我們安立很多的想象、名言的分彆。我們可能把這個想象成好的,也可能想象成不好的。這個想象,第一念也不能怪你,因為這個是過去生留下的習氣。但是你住在你心中的感覺、住在你心中的想象,就糟糕了,你會產生一個新的輪回的力量,惡性循環開始了。我們為什麼會一天一天地如此,我們為什麼會生生世世如此,過同樣的生活,活在同樣的環境?因為我們每一個感覺妄想出來的時候,我們住在上麵,就是能生諸緣,唯識所現,然後唯識所住。我們很喜歡住在心中的妄想。

有一個禪師,他在禪堂打坐以後,他晚上要睡覺了,他走回他的寮房。因為晚上天色不是很明亮,他不小心一腳踩到一個軟的東西,“呱唧”一聲,他心中非常害怕,哎呀糟糕了,踩到一隻青蛙!他心中感到非常地愧疚、感到非常地遺憾,回去以後一覺沒有睡好,整個晚上念往生咒為這個青蛙回向,他感受到那個青蛙的冤魂非常地生氣,對著他不斷地乾擾他。所以一早起來做功課,他還是不斷地拜懺,向青蛙懺悔。後來早上天亮的時候,他的徒弟去打掃門前的時候說,哎呀師父,你昨天晚上踩到一個茄子啦!這個老和尚聽到以後啊,通身清涼。

其實我們亦複如是。你看這個老和尚一個晚上被這個青蛙的妄想乾擾到幾乎沒辦法睡覺,躁動不安,他走不出他的妄想,直到他的徒弟說,你昨天晚上踩到一個茄子的時候,他那個妄想才“砰”破掉,從妄想中出來。

我們每一個人在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我們會習慣性把某一個人安立一個名言,誒,這個人對我不錯,好人;那個人怎麼樣……其實這都是我們自己想象出來的。諸法因緣生,我們的業力把生命變現出來,那樣就是那樣嘛,好壞是你自己想象出來的。所以,我們習慣性用我們的想象力把每一個人、某一件事把它變成一種想象,然後就住在自己的想象當中。這個非常糟糕,就使令我們失去我們原來的本來麵目,我們從今以後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離家出走,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這個地方就造成一種輪回的力量產生。

生死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

所以他說,下麵這段很重要,講到結果了,我們一個人活在自己的感覺、活在自己的想象有什麼過失呢?就使令一切眾生——遺此本明。我們偏離了我們回家的路,所以,終日地修學善法但是而不能回光返照,枉入諸趣——這四個字太重要了。什麼叫“枉”呢?就是冤枉。生死是不應該有的。如果生死是理所當然的,那我們就認命唄。問題是我們一念的清淨心本來沒有生死,是我們自己把它捏造出來。所以,古德說,

夢裡明明有六趣,醒後空空無大千。

做夢的時候你感到真的是有六道輪回,醒過來的時候,那是一場夢嘛。你看成佛以後的人,他回觀過去的生死輪回,那完全是夢幻泡影,就像一個人做夢醒過來一樣。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到底有沒有生死輪回?到底有沒有?

答案就是——你說呢?

你要顛倒,你還是喜歡活在你的妄想,那對你來說就是有。你要試著從妄想走出來,隻要你願意嘗試你就會進步。其實修習首楞嚴王三昧就是你方法正確、然後堅持下去。你從現在開始,你要安住真如,試著跟妄想保持距離,對你來說輪回的力量就慢慢減小。沒有一個真實的實體叫作輪回,沒有實體的。如果有實體那就不能改變,它也是因緣生嘛。我再講一次,妄想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生死也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所以,你未來的生命到底是生死輪回,你未來的生命還是到一個清淨的國土,就看你的心跟妄想的互動。你還是喜歡跟妄想在一起,還是喜歡住在你的感覺,你還是喜歡住在你的妄想當中,那你就很糟糕,你要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都很難。那你的生死的力量就很強大。那個十二因緣的力量,無明。什麼叫無明?就是愛取。智者大師說,以愛取為無明,就是愛取自己的妄想。

你看我們很喜歡吃榴蓮,這個是小事情,不過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得出一些道理。喜歡吃榴蓮的人他跟榴蓮接觸的時候,第一個有感覺,哎呀!這個榴蓮不錯,顏色很漂亮,味道也好。然後你跟它接觸的時候產生感覺,你把榴蓮產生一個美好的想象,哎呀,這個太好了!如果榴蓮會說話,就是——“都是你說的啦,好壞都是你說的嘛,我就是這樣子的。”然後你就陶醉在自己的感覺。

其實我們不是真正喜歡榴蓮,我們是喜歡自己的感覺,就是心跟榴蓮接觸的時候心中的感覺,活在自己的感覺跟想象。因為你如果真的喜歡吃榴蓮,你榴蓮吃多的時候、你厭惡的時候、你的感覺變化的時候,你不要了。所以你在乎的不是施榴蓮本身,其實你是假借榴蓮來引申你的想象跟感覺而已,你要的是你心中的想象跟感覺。我們每一件事都是這樣。

智者大師講得很清楚,凡夫活在妄想當中,譬如狗齧枯骨。你看狗去吃一個完全沒有肉的骨頭,枯骨就是那個乾燥的骨頭,沒有味嘛。但是這個狗在嚼的時候,把嘴巴咬破了,流很多血出來——唉,這個骨頭真好吃!骨頭說:“我根本沒有滋味,是你自己流出來的血嘛!”所以,我們其實喜歡一個人也好、喜歡一個東西也好,其實我們不是真正喜歡它本身,其實我們真正在乎的是跟他接觸的時候那個感覺跟想象,我們喜歡住在這個感覺跟想象。

這個就是一種輪回的力量——活在自己的妄想中跟感覺當中。這個佛陀講得很清楚——由諸眾生,因為我們喜歡活在自己的妄想,所以遺失了我們的本來麵目,而且冤枉地落入到輪回當中。冤枉這兩個字就是說,其實你不應該這樣子,結果變成這樣子。

那麼現在道理懂了以後,我們怎麼操作呢?你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相信你的清淨本性當中,本來沒有煩惱,本來沒有生死。我們在修行當中,你不能住在煩惱來調伏煩惱。我再講一次,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這句話很重要

你不能站在煩惱的角度來對治煩惱,你要站在一個清淨心的角度來對治煩惱。

也就是說,你要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有煩惱,你才有資格對治煩惱,從本來無一物當中來生起你的菩薩道。你本來沒有煩惱,煩惱隻是一個虛妄的想象而已,你對治煩惱就容易了。你要告訴你自己本來沒有生死,你要站在一個本來沒有生死的角度來對治生死。如果你認為生死是真實的,你就很難斷了。一念之差而已。你認為真實有一個煩惱、真實有一個生死,那對你來說你的修行就很難進步,因為你站錯位置,你站在煩惱的角度來對治煩惱。

諸位知道怎麼懺悔業障麼?最圓滿的懺悔業障的心態是站在一個本來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業障,觀察業性本空。大乘佛教的修學一定有理觀跟事修的。你一路在事相上修學,你很難進步的,你還是活在妄想當中。你活在妄想當中,你叫作什麼,知道麼?叫作“積集善業”,在妄想旁邊積集一點善業,但是本質還是妄想,本質還是輪回性的。

所以,《楞嚴經》的思想是正念真如,你要憶念,你要把你的因緣所生法、把無量無邊的煩惱的假相剝開來,把無量無邊的業障的那個因緣的假相也剝開來、把無量無邊的生死的夢幻泡影的假相也剝開來,看到你的本來麵目——何其自性本自清淨。從那個地方安住,從一念的本來無一物的清淨心當中重新麵對你的生命,你的修行就完全不一樣,心態完全不同。本來沒有的,因緣所生法才有,既然因緣所生法有,我一定可以用另外一個因緣把它消滅掉。

菩薩道的真實信心來自於一種自他不二——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彆——從一個清淨的自他不二當中去建立你的菩薩的道心。所以這個地方也就是說,你必須找到你的根本。你想吃飯你要找到米嘛,如果你一直喜歡住在你的妄想,就像你用沙你煮不出飯出來的。這個道理就是這樣,你要找到知道根本。

所以我們現在要知道,你現在打很多妄想,不能怪你;你產生很多的感覺,也不能怪你,因為我們要去繼承過去生的習氣,但是你不能住在上麵。妄想來,你看著它來;它走,你看著它走,你要慢慢不隨妄轉,跟它保持距離。安住清淨心,然後不隨妄轉,這個時候你的輪回的力量才能夠真正地淡薄下去。這個是本經的思想,叫作正念真如。



最新小说: 不死不滅的我在40k的絕望旅途 替天行道之一 將軍府後院要失火,八歲嫡女忙遞柴 都速通高武了,誰還當舔狗啊! 半生不熟 永夜之境的神魔傳說!!! 2015:娛樂圈的玩咖巨星 逐夢1949 九零香江:睜眼穿成被綁豪門大嫂 我的被窩通六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