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殿。
寇準今天入宮主要是為了彙報市舶司一事。
此前,朝廷對市舶司不是很重視,以致於管理製度也跟著混亂。
比如,征稅一事,廣州市舶司對於抵宋的蕃商,所有貨物都是統一的抽解(征稅)標準。
不論貨物價值高低,全都是十成抽一成。
其實,十稅一的稅率並不算太高,畢竟海貿獲利豐厚,但全都采用統一標準征稅,也有壞處。
海外蕃商通常隻會販售價值相對較高的貴重物品。
似糧食、稻種之類的東西,根本就無人問津。
朝廷現在推廣的占城稻,最早便是閩地的商人帶回大宋的。
但引入占城稻,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是意外的產物。
由民間自發的行為,效率明顯會低一些。
如果由官方出麵,負責引導,效率肯定會高很多。
一如海貿,嘗過海貿甜頭的商賈,即便不用朝廷引導,也會深度參與。
然而,對於那些沒有參加過海貿的商賈,如果單純靠口口相傳,對方多半不會全信。
起初,寇準不是很明白,為什麼陛下要推行海貿。
哪怕陛下點撥過,他還是不太明白。
直到最近,看到京中酒肆的盛景,寇準方才恍然大悟。
君子重義,小人重利。
天底下絕大多數人都是重利的人,士農工商,商之一道,利最重。
官家推行海貿的根本原因,是為了將那些土財主從土地中解放出來。
海貿雖然風險不小,但利潤卻足夠高。
至於,具體高到什麼程度?
高到足以讓人忽視風險的程度。
種地的那點收入,壓根就沒法和海貿相比。
當然。
土地收入,有一個海貿無法比擬的地方。
穩定!
除了遇到災年,土地收入基本不會產生什麼波動。
想要引導地主們轉向商貿,誘之以利,是必須的。
不過,單純的利誘,肯定是不夠的。
相關的配套政策,也必須跟進。
而這,便是寇準今天的彙報內容。
“參見陛下。”
一番見禮後,寇準和章得象依次落座。
“寇卿,中書呈上的劄子,朕看了。”
“不過,有幾點,需要改進一二。”
“請陛下示下。”
李傑沒有客套,直言道。
“首先,聯合出海的提議,不錯。”
“雍熙年間,太宗皇帝亦曾下詔,遣內侍八人,齎敕書、金帛,分四綱,各往海南諸藩國,勾招進奉,博買香藥、犀角、象牙等物。”
“然,海外諸藩,小國無數。”
“隻遣八人,太少,十六人,亦是不多。”
“朕以為,當以數艘千料大船為主,再配以十數艘四百料戰船為輔,遣百十人,分派南海諸番,揚我大宋之威。”
料,是船隻的一種計量單位,一千料換算成現在的船舶噸位,大概在五百噸左右。
五百噸,擱在後世,隻能算是小船中的小船。
但拋開時代談噸位,就是耍流氓。
此時,船舶噸位能夠達到五百,放在港口,絕對是鶴立雞群般的存在。
另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