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將批閱完的奏疏拿到內閣,讓內閣安排下去,這本就正常。
唯獨這第二,武清伯李偉,於國有功,晉封武清侯。
李偉於國有功,他於國有什麼功?
他不就生了一個好閨女嗎?
張四維急忙翻看張誠搬來的奏疏,“汝默,你分管禮部,我要是沒記錯的話,禮部應該是今天將張首輔的諡號上到了禦前吧?”
申時行回答道:“不錯,張首輔離世已有兩月,禮部的徐尚書今早寫了一封奏章,由司禮監的馮公公轉呈給陛下。”
“可我怎麼沒找到那封奏章呢?”張四維翻看著,“汝默,丙仲,你們也找找看,看看有沒有今早禮部上的那道奏章。”
禮部上的奏章是關於張居正諡號的,餘有丁作為張居正的親信,自然上心,他急忙走過來翻看。
“以馮公公與張首輔的關係,今早馮公公接手後就應該立即轉呈給陛下了,既然批閱完的奏疏都送來了,不應該沒有。”
餘有丁是沒找著,張四維又看向申時行,後者也沒找著。
這時,內閣的三人就都明白了。
張居正是內閣首輔,他主持變法,於國有功,連他的諡號都被壓住了。那麼,武清伯李偉,於國有功,晉封武清侯,那不就是笑話嗎?
陛下這是不想給李偉晉爵呀。
更重要的是,張居正之所以能夠大權獨攬,除了有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這個政治盟友外,還有李太後的支持。
如今,張居正的諡號被壓住了,李太後父親的爵位,陛下也不願意晉升。這次來內閣的又是張誠而非馮保。
事情,越來越有意思了。
張四維看向申時行,“汝默,你分管禮部,這道旨意,還是你來執行吧。”
申時行是屬於那種八麵玲瓏,有點不粘鍋意思的人,他怎麼會乾這種得罪太後的事。
“子維兄,封爵,乃是吏部的職責,莫不如讓吏部來執行這道旨意吧。”
張四維想了想,吏部尚書王國光,是山西人,是自己的老鄉,我不能連自己的老鄉都坑啊。
老鄉見老鄉,背後放冷槍。
這玩意,傳出去讓人笑話呀。
更何況,王國光都七十了,人老尖馬老滑,這種得罪人的事,他會看不出來?
一旁的餘有丁見狀,說道:“不然讓吏科給事中駁了這道旨意?”
餘有丁原來是吏部左侍郎,他對於吏科給事中比較熟悉,這也是他敢提出來的原因。
張四維聽罷,不置可否,“旨意畢竟是下給內閣的,還是我來吧。”
他提筆寫了一封奏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