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得知朝鮮依舊是拒絕的態度,大怒,同時也在慶幸,因為這給了他兵發朝鮮的理由。
他下令,各部軍隊集結於對馬至名護屋一線。
陸軍分為九個軍,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島津義弘、福島正則、小早川隆景、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羽柴秀勝,為各軍指揮官,總兵力共計十五萬八千餘人。
水軍負責運送士兵和物資,以及進行海戰,由九鬼嘉隆為總指揮官,總兵力九千二百人。
此外,還有用於後勤、支援以及防守名護屋的一眾預備軍,總兵力十萬餘人。
率先登陸朝鮮的,是小西行長率領的第一軍,兵力一萬八千餘人。於辰時渡海,申時末抵達釜山。
朝鮮,釜山。
釜山的守備將領鄭拔,正帶人在外麵打獵。
鄭拔隱隱看到,海麵上船隻靠近,看方向,是日本來的。
釜山對麵,就是日本的對馬。
對馬夾在朝鮮和日本之間,既接受日本的領導,又接受朝鮮的冊封。
鄭拔以為是對馬派過來的歲遣船隻,就沒有在意。
傍晚光線暗,又是在海上,看不清楚很正常。
等到鄭拔看清楚的時候,已經晚了。
大大小小幾百艘艦船,遮天蔽日的湧來。
鄭拔一麵組織人手阻攔,一麵派人渡海返回城中報信。
等鄭拔返回釜山城後,倭寇也已經抵達城下。
倭寇的先鋒部隊指揮官,向釜山遞了書信,表示我們是來借道進入大明的,無意與朝鮮為敵。
釜山城中沒有回複,隻是在備戰,清晨,倭寇開始攻城。
倭寇有備而來,朝鮮倉皇迎戰,結果可想而知,釜山很快淪陷。
釜山之後,東萊亦是淪陷。
第四天,漢城收到了倭寇登陸進攻的消息。
朝鮮國王李昖召一眾文武官員議事。
討論來,討論去,什麼也沒討論出來。
李氏朝鮮有兩班貴族,這些人,生下來就是貴族,生下來就是人上人,長大後很輕鬆的就能當官。
倭寇進攻,要想整軍備戰,必然要耗費大量的錢糧。
錢糧從哪裡來?
在李氏朝鮮這種帶有半奴隸色彩的政治體製之下,就必然需要貴族們的支持。
可支持就需要出錢出力出糧,這些貴族怎麼可能為了李氏朝鮮而損害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