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討的結果,自然就是什麼結果都沒有。
沒結果就沒結果吧,現在倭寇都打過來了,彆的先不管,總得調動兵馬應戰吧。
但李氏朝鮮的兵製,一言難儘。
兵製,無非就是三種,征兵製、募兵製、世兵製。
征兵製,就是類似於拉壯丁,就像春秋戰國時期那樣,全民皆兵。
募兵製,顧名思義,就是花錢培養專業士兵,缺點就是太費錢。
世兵製,就是一家人祖祖輩輩當兵,就像唐朝的府兵製和明朝衛所製。
當然,明朝的衛所製不僅有軍事作用,還有移民戍邊、充實人口的作用。
李氏朝鮮的政治製度本身就是以中原王朝為模板,官製,和明朝差不多。兵製,則類似於唐朝的府兵製。
府兵製下,李氏朝鮮的士兵需要自備刀、槍等武器以及口糧。
甲胄、火銃等重要武器,則由軍隊統一發放。等士兵離開時,再收回來。
家庭條件好的,自備武器、口糧自然沒有問題。家庭條件差的,自然隻能是忽略問題。
戰時為兵,閒時為農,這種兵製之下,必然會造成良莠不齊。
李氏朝鮮的軍隊主力是甲士和衛士,因為這二者的兵源是貴族子弟和良人子弟。
甲士和衛士,都是家境優渥之人,完全有能力承擔兵器以及在軍中的口糧。而且在軍中服役的時間長,一年中服役半年至一年不等。
正兵,是由下層貴族和良人子弟組成,但服役時間很短,一年中也就服役一到兩個月。
李氏朝鮮的府兵製要求士兵自備武器和口糧,所以,士兵的來源,首重家境。因為沒有錢,怎麼自備武器和口糧?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氏朝鮮人口增多,可田地還是最初的那些。本來作為兵源良人階層,人數變多,可自身條件卻是一天不如一天。
更重要的是,李氏朝鮮內部,相對平靜,沒有戰事。正兵本來服役的時間就短,又疏於戰爭,沒有經驗,根本就沒什麼戰鬥力。
久而久之,李氏朝鮮的軍隊,也就是貴族子弟和良人中的上層子弟才能被稱為是真正的軍隊。其餘的,不過是樣子貨。
李氏朝鮮軍隊的真正精銳,分布在三個地方。
一是漢城。
二是北部邊境。
三是南部臨海城池。
漢城是朝鮮的王城,有精銳士兵駐紮,屬於正常操作,沒什麼可說的。
北部邊境,因為時常受到女真人的劫掠,駐守北部邊境的軍隊經常和女真人作戰,戰鬥力有保證。
而且,女真人是來搶東西的,經常是來無影去無蹤,很難捕捉。北部邊境還有很多騎兵,這也是李氏朝鮮為數不多的騎兵部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