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通對我說:‘大膽劉基見到當今皇上為何不跪?’,為父臨危不懼,橫眉怒目回了他一句:‘一個在山上放牧的小兒,我為何要奉他為主?’”
劉璟閉口不言,在一旁側耳傾聽,絲毫不敢打擾父親回憶往事。
劉伯溫繼續說:“劉福通當即拔刀要砍下我的頭顱,這個時候,陛下站了出來對韓宋君臣朗聲說道:劉基是我朱元璋的臣子,不是你們大宋的臣子。你們誰敢動他一根汗毛,就先問過我手中這把長刀利否。”
韓林兒聲稱是宋徽宗的九世孫,劉福通擁立韓林兒為帝建立龍鳳政權,史稱韓宋。喊出‘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的口號。
“沒想到陛下和韓宋決裂的原因竟然是為了父親,由此可見,陛下還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
劉璟有感而發,劉伯溫直接打斷了他。“你先彆忙著感動,陛下之所以要維護你爹其實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事先商量好的,陛下隻是配合為父演戲。另一個就是陛下的心中其實早就有了和韓宋的決裂之意。”
“陛下曾在郭子興的麾下,是紅巾軍出身。孩兒不明白為何他要同韓宋分道揚鑣?”
劉伯溫看著次子長歎了一聲,劉璟身上的一身本事雖然深得他的真傳,可是等到了三十歲才有機會入朝為官。
劉璟的宦海生涯不到兩年,在政治上是個不折不扣的愣頭青。
等到了將來,劉璟在官場上碰到了他劉伯溫的仇家,這個愣頭青兒子到時候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一想到這兒,劉伯溫的心中有了一個決斷。
劉伯溫回答道:“韓宋雖然名為陛下的上級,可是至始至終,陛下都沒有從韓宋那裡得到一分錢的好處。反而在韓宋有難的時候,陛下還得不遠千裡發兵去救援。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陛下在滁州城裡,看到了韓宋軍中不僅軍容不整,而且將官和士卒稱兄道弟,不是成天在花天酒地,就是在城中強搶民脂民膏。”
“這樣的軍隊名為官軍,實為流寇。而且滁州地處淮西,鄰近陛下的故鄉。陛下更不願這群流寇留在淮西禍害鄉民,陛下索性找了一個借口與韓宋徹底決裂。”
聽到這裡,劉璟的眼神黯淡了下去,他的嘴巴一張一合,十分艱難的吐出了一句話。
“孩兒猜的沒錯的話,父親口中的‘鄉民’應該不是城裡的平民百姓,而是滁州等地的淮西士紳吧。”
劉璟博覽群書,他當然知道紅巾軍與黃巢那支農民起義軍不同,他們不禍害黎民百姓,禍害的是富人和鄉紳,要不然大元朝的漢人地主們也不會自發的組織‘義軍’去幫著元廷剿滅紅巾軍了。
劉伯溫沒有想到二兒子的悟性居然這麼高,他麵露驚訝之色,良久,劉伯溫才淡淡說了一句:“古語有雲防民於口,甚於防川。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這個民從來都不是黎民百姓,而是那群手握筆杆子的士人和鄉紳。”
劉伯溫經曆了幾十年的宦海沉浮,他的心腸早就磨礪的如同鐵石一般冰冷。
而劉璟跟他不同,剛剛邁進官場的劉璟還是一個熱血的中年人。
“紅巾軍中雖然出過不少敗類,可是大部分的紅巾都是反抗元朝暴政,驅逐韃虜衛我中華的漢家好兒郎。父親和陛下趕走他們的行為,又與親者痛,仇者快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