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是不是有些不對呀!先是希望能用碳纖維製造它的相關部件,之後又說它是個消耗品,不應該使用昂貴材料,難不成你覺得未來碳纖維將是一種非常普通的東西嗎?”
任長飛一邊看著手中那類似於飯盒式的東西,一邊問道。
“碳纖維這種東西畢竟是種工業品,會隨著技術的提高和產量的增加,降低其單價,也同樣適用於其他工業品。”
李寧的解釋並沒有被人們質疑,因為這就是事實。
“繼續說吧,你們這些配件都主要是乾什麼用?”
孫部長看著桌子上一個個的金屬或工程塑料製品,示意李寧繼續說下去。
“先拿我老師手中的這個舉例,這是末敏彈發射裝置加彈頭的綜合體,因為末敏彈還沒有列裝服役,所以它隻是一個模型。
還有宋主任手中的物件兒它是用來安裝手槍的,我最終的想法是在無人機下麵安裝小口徑機炮,不過現在無人機太小了,隻能安裝手槍,且穩定性非常差。
接下來是…”
“停”,宋主任直接打斷李寧的介紹,他算是看出來了,無人機主要的作戰方式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那就是“炸”。
聽上去是不是有些特彆荒謬?可現實的戰爭就是如此,範弗裡特彈藥量是互聯網上經常能聽到的一個詞。
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貶義詞,可在真實的戰場上,為了減少傷亡往往隻能使用大炮猛轟,航空炸彈狂丟的方式,偏偏又是最有效的。
當然考察團的眾人倒也不反感,舉個例子,一線士兵的武器看上去是多種多樣,可老兵會告訴你,他實際用到的武器就兩樣。
一個是步槍,一個是手榴彈,手榴彈相比之下好一些,有防禦型手榴彈,進攻型手榴彈,還有起到掩護作用的煙霧彈。
至於步槍那邊嗎?大部分人使用的步槍都是最基礎的,頂多就是添加一個握把和一個瞄準鏡,然後就沒了。
槍榴彈確實有用,可因為它的瞄準困難再加上火力持續性不強,所以使用的次數並不多。
至於說其他的槍械配件,比如說雷射瞄準器,各種握把消音器,槍口製退器等等幾乎沒有多大用處。
子彈更彆說了,一線戰士就會使用兩種子彈,一種是普通的子彈,另一種是裝在彈匣最低端的曳光彈。
彆的就沒了,雖然看上去越簡陋,操縱起來就越簡單,後勤壓力也不高。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無人機,要是整的亂七八糟,考察團反而會感到不滿。
大家都是親身經曆或間接經曆過戰爭的人,可不是後世那些隻會在辦公室動動鍵盤的文弱書生,自然知道一線部隊最需要的是什麼。
“各位首長,我也是經過實驗後才發現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並不怎麼實用,所以最近開始轉移了研究方向,從如何提高小型無人機攻擊效率,轉變成了如何提高防禦無人機攻擊”。
說著李寧就帶著眾人向著偵察排那邊走去,隻見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披著一層極其特殊的披風。
“這是什麼東西?”任長飛先一步問道。
〝它是我們最新設計的一款偽裝服,隨著科技越來越先進,無人機的搜索方式不再僅限於目視觀察,還會添加紅外熱成像儀,夜視儀等裝備。
隻要披上這個披風,從背後方向被發現的概率將會極速降低,另外它內部還裝備了一定的凱芙拉纖維加小型防彈板,可以抵擋防禦性手雷的攻擊。”
“這麼好嗎?那為什麼不做成衣服?披風隻能擋住後麵和兩側,衣服卻能保護全身不被發現”。
孫部長率先提出了異議,他們來考察可不是隻看光鮮亮麗的那一麵的。
“主要是這種布料不是很耐磨,而且非常的厚重,冬季還好說,要是夏季的話穿它會影響作戰的機動性,另外在預想中它是比較多功能的,既可以當帳篷布又能是掩體布使用”。
考察團的人聽到李寧的解釋後,微微的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這個回答,不是什麼事都能做到十全十美的,彆說李寧了,連他們這些號稱國之棟梁的頂級科研人員也沒辦法做到。
“那你們有沒有研究出用來打擊無人機的武器,光躲著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主動出擊”。
孫部長自認到現在為止他還是比較滿意的,也展示出李寧人才的那一方麵,自己等會兒打電話也可以變得更強硬些。
“各位領導,反無人機這方麵我認為最好的武器是用激光打擊”。
李寧說到激光反無人機的時候,明顯底氣不足,90年代激光武器對轟,那是隻在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場景。
即使站在科技最前沿的鷹醬現在也沒有將其服役到部隊,憑什麼兔子能夠服役且裝備呢?
此刻彆說考察團了,哪怕是連王慶瑞等人也希望李寧拿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我這麼說不是沒有原因的,首先去年我國的人均年收入大約為2000左右,之前實驗室最新一批小型四旋翼的無人機的平均造價大約為4800元,也就是普通人兩年的收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