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長安道:無儘告彆,以及訣彆(二)_扶搖少年:李商隱的奇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扶搖少年:李商隱的奇遇 > 第十一章 長安道:無儘告彆,以及訣彆(二)

第十一章 長安道:無儘告彆,以及訣彆(二)(1 / 2)

二、交道

長安,上巳節,今上在曲江賜宴群臣。令狐殼士以為,剛誅殺了宰相王涯等大臣,朝廷不適宜宴樂,於是稱疾不往。過了幾日,他又上奏朝廷說,王涯等人已經伏誅,家人也已夷滅,他們的遺骸棄置於外,懇請官吏代為收斂,以順今時陽和之氣。今上讀到奏章,悲傷了許久,然後命京兆尹收葬王涯等十一人於城西,又賜了每人一襲殮衣。下葬之後,仇士良私下命人盜掘了他們的墳墓,把屍骨折斷,拋進了渭河裡。令狐殼士不願與仇士良同殿為官,多次上書請求解職。

四月,朝廷下詔,令狐殼士出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治所興元府南鄭縣(陝西漢中南鄭),本年令狐殼士七十一歲。離京前,時任同州(陝西大荔)刺史的劉夢得寄詩送行,詩中有句,夏木正陰成,戎裝出帝京。另,令狐綸並未隨去興元府,朝廷讓他留京,出任左武衛兵曹參軍,如此,令狐殼士三個兒子均在長安為官,這既是朝廷的恩典,也是有質子之意。

開成元年夏,李義山到達長安,入住華陽觀。

令狐子直去年四月由門下省弘文館校書郎升任中書省右拾遺,今年四月又轉任門下省左拾遺。中書省草詔,門下省核準,故門下省重於中書省,左拾遺尊於右拾遺,所以這是再次升遷。

李義山寫了書信相賀,隨附了《有感二首》等詩,令狐子直收到書信後,來到華陽觀與李義山促膝長談,李義山憑空消失了一年多,這一年長安發生太多事了,二人談了整整一夜,直到天明時,令狐子直方才離去。令狐子直提及,雖然今年正月李義山未能參加春試,但是他還是抄了李義山舊文,向禮部貢院納了卷。

令狐殼士取道褒中路,到達興元府。興元幕府新開,他辟請趙晳之兄趙柷為行軍司馬,杜勝為節度判官,另邀請李潘、劉蕡、李義山等人入幕為從事。杜勝、李潘原為崔可大在華州和兗州的僚屬,與李義山是舊同事。

劉蕡是寶曆二年(826年)進士,大和元年(827年)應製科考試,他作了《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他在策論中說:

奈何以褻近五六人,總天下之大政,外專陛下之命,內竊陛下之權,威攝朝廷,勢傾海內。群臣莫敢指其狀,天子不得製其心。此宮闈之所以將變也……今忠賢無腹心之寄,閽寺(宦官)專廢立之權。陷先帝(敬宗)不得正其終,致陛下(文宗,今上)不得正其始。況皇儲未建,郊祀未修,將相之職不歸,名分之宜不定。此社稷之所以將危也……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將傾也……政刑不由乎天子,征伐必自於諸侯,此海內所以將亂也……今臣非不知言發而禍應,計行而身戮……昔龍逢死而啟殷,比乾死而啟周,韓非死而啟漢,陳蕃死而啟魏。今臣之來也。

劉蕡的策論言辭激切,指責內侍竊權攬政,宦官廢立天子,藩鎮自專刑政,直指大唐之痛,士林為之振奮,時任太常寺少卿的賈餗等考官,擔心劉蕡的策論觸怒宦官和叛鎮,因此不敢錄用他。劉蕡一策成名,他被視為天下名士,也被視為天下狂士,四海之內無人敢用。令狐殼士今時有意用他,是示與宦官首領仇士良,意謂絕不同流。

從長安到興元府要翻越秦嶺,路途十分艱難,李義山擔心往來錯過秋試,辭不應召。令狐楚又把他推薦給了好友劉夢得,劉夢得任同州刺史,同州離長安僅二百五十裡,且更近於潼關,便於李義山回鄭州取解。劉夢得致信門下省令狐子直,邀請李義山為其從事,令狐子直將書信寄給了玉陽觀李義山。李義山非常感激,給令狐殼士寫了一封謝書,書曰:

《上令狐相公狀》

前月末,八郎(令狐子直)書中,附到同州劉中丞(劉夢得)書一封。仰戴(令狐公)吹噓,(李義山)內惟庸薄。書生十上(十次上書),曾未聞於明習(明經);劉公(劉夢得)一紙,遽有望於招延。雖自以數奇(命數不偶),亦未謂道廢(正道不存)。下情無任(不勝)佩德感激之至。彼州(同州)風物極佳,節候又早,遠聞漢水,已有梅花……伏思昔日,嘗忝(曾辱)初筵(宴飲)。今者綿隔山川,違舉(未舉)旌旆(旌旗)……仰望恩輝,伏增攀戀。

李義山尚未成行,令狐子直來信告知他,劉公夢得足疾越發嚴重,已向朝廷上表辭官,同州不必去了。當年秋,劉夢得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時年六十四歲。從此他在洛陽與白樂天、裴度一起悠遊唱和,一直到三人終老。此是後話。


最新小说: 婚短情長 一條名叫王美菊的狗竟然會修仙 死遁後男主黑化成反派了 權力之巔:從中央選調生開始 斬神:以生命為棋,改眾人之命 雲逸傳奇 饑荒年,我的匣子通現代 大小姐有點顛[八零] 誰說我隻是劍修的?我是齊修啊 我在東北當薩滿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