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帝雖然已經死了,但他的形象卻如同一張白紙,任由生者以筆墨勾勒,賦予其無儘的光輝與榮耀。
尤其作為著墨者的楊盈,還是最後見過梧帝的楊盈,這使得她的話語就更加的有可信度了。
現在楊盈隻要無限美化梧帝,煽動梧國所有人的憤怒,在打著為梧帝報仇的大旗,彙聚起正義之師,就可以堂而皇之的開始攻打安國了。
她不僅為梧國人找到了宣泄憤怒的途徑,更為自己勢力的和擴張鋪平了道路。
“朕自即位以來,本欲勵精圖治,以求國泰民安。然,天不佑我,戰事失利,社稷危殆。今此之際,朕深感愧疚,誠惶誠恐,反思自身,有負先帝之托,有負天下蒼生之望。
一曰:朕未能洞察時勢,輕信佞臣,致使軍心渙散,兵敗如山倒,是朕之失也。
二曰:朕未能善待百姓,致使其困苦不堪,人心離散,是朕之失也。
三曰:朕未能選拔賢良,致使朝綱不振,政事多舛,是朕之失也。
四曰:朕未能深謀遠慮,致使邊疆不固,外敵入侵,是朕之失也。
今,國運衰微,朕無顏麵見列祖列宗於地下,亦無顏麵見天下蒼生於世。唯有以身殉國,以明誌向,望後人能鑒此過失,勿蹈覆轍,以期國泰民安。”
一封罪己詔將大堂內的氣氛推向高潮,眾人伏地痛哭。
最終,不知道是誰高呼了一聲:“我們要為陛下報仇”。
這句話徹底點燃了眾人心中的複仇之火。
不過在場的這些官員畢竟都是在官場沉浮多年的老手,在憤怒之餘,一些心思敏銳的人已經開始考慮起其他的問題。
禮王殿下聲稱,聖上駕崩前曾給過他一份罪己詔,以及一份繼位詔書。
現在罪己詔已經宣讀完畢,可是繼位詔書卻遲遲沒有拿出,甚至就連繼位人選都沒有公布。
國不可一日無君!
為免國家生亂,禮王第一時間就應該宣讀遺詔,或是將遺詔送回梧都,以安文武百官及天下黎庶之心。
可是他沒有提起這事,這說明了什麼?
其一就是禮王殿下手中根本沒有那份繼位詔書,如果遺詔不存在,自然也沒辦法宣讀。
而禮王之所以聲稱手中有那份遺詔,可能是為了穩住朝局,防止因為聖上驟然駕崩而導致的朝綱大亂。
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如果這份遺詔真的不存在,禮王殿下眼下最該做的應該是趕回梧都,而不是在此煽動大家的仇恨情緒。
而另一種可能就是那份繼位遺詔是的確存在,隻不過禮王殿下對上麵的人選不滿意。
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遺詔上邊的名字並非是他本人,但是他有心皇位,因此隻能選擇拖延時間,既不宣讀遺詔,也不著急返回梧都,而是留在邊城增強自己的實力,為爭奪皇位做準備。
想到這種可能性,眾人心中頓時燃起一股熱切的希望。
不是他們目光狹窄,初一見到禮王就敢直接押寶,實在是從龍之功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其背後所帶來的那種巨大的榮譽和實際的利益,對他們來說幾乎就是不可抗拒的。
自古功高莫過於救駕,其次就是從龍之功。
他們長期駐守邊城,遠離朝堂的權力爭鬥,未曾想今日竟有如此天賜機緣。
眼下皇後腹中的皇子尚未誕生,英王殿下因雙腿殘疾直接與皇位無緣。
如此一來,剩下的下一任的皇帝人選就隻有遠在梧都的丹陽王和近在眼前的禮王殿下。
儘管丹陽王在朝中勢大,但如果禮王有他們這些邊疆手掌兵權的諸臣支持,爭奪皇位未必沒有勝算。
隻要禮王殿下能夠成功登基,那他們這些支持者將來豈不是能飛黃騰達,雞犬升天?
杜城一眾大小官員身處邊境,並不知道楊盈的女子身份,隻以為她是男生女相,相貌柔美些而已,並沒有往性彆方麵去想,所以自然而然的將楊盈這位禮親王算在了皇位候選人之列。
未免會錯了意,眾人互相對視一眼,最後還是杜城守將周道全膝行兩步跪到楊盈身前,試探性地勸慰道:“殿下,此刻並非沉溺於悲痛之時,大行皇帝雖已龍馭上賓,但其遺體仍留安國,此等大事,臣等不敢擅專,還請禮王殿下示下,此事該如何是好?”
話音一落,周遭空氣仿佛被凝固,眾人不約而同地屏息凝神,禮王殿下是否有奪嫡之心,就看他如何回答周道全的這個問題了。
楊盈自然不會讓他們失望,隻見她緩緩站起身子,目光堅定,字字鏗鏘:“手足之情,不可斷絕,生死相隔,其痛刻骨銘心!
如今安帝行事卑劣,逼死我大梧國君,此仇此恨,不共戴天。
孤王在此立誓,必將親率大軍,踏破安國山河,不惜一切代價,迎回皇兄靈骨,以全孝悌之義,告慰我皇兄在天之靈。”
聽見這個回答,眾人呼吸停滯一瞬,喜悅中還帶著點驚懼。
高興的自然是確認了楊盈有奪嫡之心,他們有喜提從龍之功的可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