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低?
朱雄英馬上聽出了畫外音,問道:“你想到什麼好法子了嗎?”
蔣登貴也很是驚訝,他自然是知道陳景恪的。
最近一年,關於這位駙馬都尉的傳聞非常多。
但最讓他關注的,還是滑輪組、軸承和飛梭。
能想出這種東西,定然是懂手藝之人。
不過即便如此,他心中也很是不以為然。
軍器局都是最頂尖的工匠,所生產的東西,又是各自最擅長的。
每天都要生產幾十件,這麼多年下來有多嫻熟可想而知。
毫不誇張的說,閉著眼睛都能把東西給弄出來。
他不信有人還能提高效率。
但他也不敢得罪陳景恪,隻是以請教的語氣說道:
“不知陳伴讀有何指教。”
陳景恪知道他不信,也沒有多做解釋,而是先讓人回宮裡取一套度量衡工具過來。
就是他給形學研究班製作的測量工具。
這套工具,將來會作為理科學院標準器具使用。
隨著理科的發展,必然會成為通用的度量衡工具。
而眼下他要做的事情,就離不開統一的測量工具。
所以,他準備先在軍器局推廣一下。
等待的過程中,他也沒有閒著。
找來一套鞍轡,讓工匠詳細為他介紹了結構。
然後他嘗試著將各個結構分拆……
完成這一步,又挑選了幾個普通工匠,讓他們每人負責一個結構的生產。
還挑選了幾個人負責運送材料、零部件,還有人負責組裝,有人負責質檢。
眾人都很疑惑,每人生產一個結構,就能提高效率了?
陳景恪依然沒有解釋,也沒有讓他們立即就開始製作。
而是等到測量工具取過來。
讓人照著模板製作了幾套,分發給他挑選出來的那幾個工匠。
然後要求他們必須按照規格,生產出標準大小的零件。
是的,陳景恪準備推廣流水線生產法。
剛才參觀的時候,他發現工匠要自己生產大部分零件,然後再自己組裝成鞍轡。
但凡知道流水線生產法的人,都知道這種生產方式有多繁瑣,效率有多低。
所以就決定,先從這裡著手進行改變。
流水線生產法,必須要有統一的度量衡。
否則零件規格不一樣,也是組裝不起來的。
所以,他才會讓人回宮裡取測量工具。
這還不算完,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的明白,流水線生產法的先進之處。
他又找來同樣人數的熟練工匠,和流水線普通工匠做對比。
並且他還提出了獎賞激勵:
“贏的一方,每人獎賞十文錢,當場發放。”
十文錢,對陳景恪他們來說,根本就不值一提。
說的那啥一點,十文錢的小鈔掉在地上,他們都懶得彎腰去撿。
可這些工匠們的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
對他們來說,這已經是一筆巨款了。
忙碌一個月,都不一定能存下十文錢。
本來隻是一場無所謂的比試,現在每個人眼睛裡都冒出了火花。
這個錢,我們勢在必得。
陳景恪對此也非常滿意,要的就是這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