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看著沉默不語的群臣,陳景恪不禁再次為李善長的智慧感到敬佩。
他將所有可能會遭到質疑的計劃剔除,隻留下了一目了然,而又利國利民的部分。
就算是傻子都知道,這些計劃都是善政。
這就堵住了群臣的嘴,讓他們無法直接拒絕執行這個計劃,隻能以擾民、財政為借口反對。
當皇帝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他們就徹底失去了反對的理由。
強行反對,就是把刀主動往皇帝手裡送。
如果是之前,他們或許還敢試探一下,朱標的刀夠不夠鋒利。
可之前爆出,有人利用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的機會,故意行不法之事。
皇帝派遣錦衣衛四處出動,專門查辦此類案件。
並且還下達了一條帶著血腥味的旨意,凡此類案件,一經查實就地問斬。
蔣瓛已經殺瘋了。
過年他都沒回京,而是在地方度過的。
隻不過和朱元璋不同的是,朱標懂得克製沒有大肆牽連。
被殺的基本上都是直接犯事之人,很少牽連中樞高官,所以才顯得如此平靜。
可有句話叫殺雞儆猴。
那些被殺掉的都是雞,被震懾到的是天下的官吏。
新皇已經證明,他是能殺也敢殺人的。
自然沒人敢主動往刀口送。
大明第一期五年計劃就此通過。
朱標組建了一個工作小組,由李善長擔任組長,另一名內閣學士耿光擔任副組長。
專門負責工作計劃之事。
群臣對此並無什麼特彆看法,這種牽扯全國的計劃,找一名有經驗的官員全權負責,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隻有極少數人知道,朱標此舉是為再一次擴大內閣權力做鋪墊。
駁斥權的意義,之前已經說過。
一旦將這個權力交給內閣,那麼它就將成為大明最高行政機關。
中樞的運作模式都要跟著變動。
如此大的變動,即便是有徐達和李善長坐鎮,也會帶來極大的震動。
這是朱標不願意見到的。
所以一點點的移交權力,到最後順水推舟,是最好的辦法。
而五年工作計劃,就是最好的契機。
接下來朝廷的工作重心,肯定是五年工作計劃。
各種相關政令,都要從這個工作小組發出。
最終的工作情況,也要向小組彙報。
說的更直白點,議政和執行兩大權力,都變相的交給了這個小組。
等群臣適應了這種模式,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將駁斥權交給內閣,完成最後一步改革。
對於朱標的手段,陳景恪歎為觀止。
“看看,陛下這手段才叫高明啊,一切都是那麼的絲滑,將變革帶來的動蕩降到最低。”
朱雄英也是同樣的看法,但嘴上習慣性的反駁道:
“磨磨唧唧,換成皇爺爺,這會兒新內閣已經正常運轉了。”
陳景恪吐槽道:“換成太上皇,這會兒也已經血流成河了。”
朱雄英搖頭晃腦的道:“哢嚓一刀,所有的反對聲音都消失了,多省事。”
陳景恪知道這貨是叛逆期到了,習慣性的嘴硬,也沒當真。
——
大明第一期五年計劃的事情,很快就傳開。
民間的反應,再次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主要是出乎了陳景恪的意料。
老百姓多持擔心態度,認為朝廷又要折騰了。
反而是讀書人群體,態度比較兩極分化。
有人認為這都是善政,新皇是個有作為的君主。
證據自然是史書上那些名臣的例子,基本都有修橋鋪路,建設水利設施的事跡。
這說明啥?
說明這種事情是利國利民的,要不然為啥會被史書重點記載?
既然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朝廷主持去做,有什麼不對?
更何況,為了支持新政,新皇每年還從內帑拿出六百萬貫補貼國庫。
這要不是有作為的君主,啥才是?
也有人反對,認為這是勞民傷財。
現在百姓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朝廷的計劃雖好,但太過於理想化了。
而且允許截留賦稅,簡直就是助漲貪腐之事的發生。
兩派不停的打嘴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說服不了誰。
朝廷一直在收集輿情信息,相關情報很快就彙總到了朱標手裡。
朱標等人看過之後覺得很正常,事情在可控範圍內。
而且竟然有那麼多讀書人支持,反倒是意外之喜。
陳景恪沒太關注讀書人的看法,兩派互噴口水,前世互聯網上他見過太多了。
什麼事情都能爭,什麼事情都要爭。
你要真把他們的話當真了,就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了。
他更關注的是百姓對變革看法,基本都是反對。
明明是造福當地的良策,百姓卻不支持。
理由很簡單,怕朝廷折騰。
怕折騰,所以寧願什麼都不變。
這個現實,讓他非常的無奈。
因為百姓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的現實。
變革或許會讓世界變得更好,可期間產生的波動,卻可能讓很多人家破人亡。
誰都不想成為被犧牲的那一批人。
所以大家寧願不變。
可不變……永遠都不會變好。
這就是矛盾所在。
想到這裡,他由衷的說道:
“治大國,若烹小鮮,先聖真至理名言也。”
朱標好奇的問道:“哦,景恪有何感觸?”
眾人也都看了過來,不知道他從這份情報裡看到了什麼東西。
陳景恪就趁機將自己的感悟說了一遍,在說這話的時候,他的眼睛始終是看著朱雄英的。
因為這個道理朱標和李善長等人肯定知道,隻有朱雄英不太了解。
事實也確實如此,聽到他的分析,朱雄英很是有些不以為然:
“變革總會有犧牲,但會讓大部分人變得更好,這些犧牲都是值得的。”
朱標等人其實也都認同這一番話,陳景恪自己又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但他有更深的想法:
“話雖如此,但我們卻不能將這種犧牲當做理所當然,要想辦法降低變革對百姓造成的不利影響……”
末了,他說出了前世互聯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句話:
“時代的塵埃,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聽到他前麵的話,眾人其實都有些不以為然。
什麼都考慮,會增加變革的成本。
既然走了這條路,那就要做好一往無前的準備。
朱標也是同樣的想法,不過對於陳景恪說出這番話,他並不覺得意外。
這一直以來都是陳景恪最大的弱點,心太善。